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影响我国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制度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30 08:37

  本文选题:科技创新能力 切入点:制约因素 出处:《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10期


【摘要】:长期以来,科技创新能力偏弱是我国高校在提高办学水平进程中难以逾越的障碍,欲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从制度层面进行分析。论文从大学制度的视角,对直接制约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制度成分、间接影响科技创新的制度文化元素与制度关系进行了分析,为提高我国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the weak abil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as been an insurmountable obstacle in the process of raising the level of running a school in our country. To solve this problem effectively, we should analyze it from the system lev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stitutional elements which directly restrict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stitu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and the institutional elements that indirectly affect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河北省2011年河北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河北省本科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HB11JY025)
【分类号】:G6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帅相志;张厚吉;许家明;;山东高校科技创新持续发展战略选择[J];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02期

2 宫丽华;;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J];东岳论丛;2010年07期

3 蒋红花;;高校重点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年S1期

4 盛彤彤;卢建华;;独立设置医学院校科技创新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年11期

5 邵雪梅;李海燕;张茂先;;高等医学院校如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体会[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年S1期

6 段昌伟;;高校科技创新的实践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11期

7 邱杰;;道德素质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08期

8 周全厚;;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思考[J];攀登;2007年04期

9 刘国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年09期

10 于化龙;薛文飞;;河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分析——之二[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早;;当前我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陈刚;李昕;裴健;;新专业建设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哈工大材料化学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思考[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3 张丽玉;;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4 白春微;;贵州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构建[A];第一届贵州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任露泉;;高校科技创新的认识与实践[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祝焱;;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7 王友为;林丽霞;马智刚;;科研育人机制的建立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一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成岩;;高校教育技术发展制约因素剖析及对策[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新波;陈红艳;耿淼;王建华;;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一点体会[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10)[C];2010年

10 牛建昭;李_g;;组建创新团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部创新团队”简介[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重庆工学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N];重庆日报;2006年

2 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许智宏;发挥多学科优势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马波;创新·合作·共赢[N];科技日报;2009年

4 本报通讯员 张春华邋孙贵山 本报记者 凌翔;莱阳农学院:着力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伍平;我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成效显著[N];云南科技报;2009年

6 唐海强;市第二届大学生科技创新赛揭晓[N];衡阳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卓九成 孙文生 张鑫;高校要为建设西部强省提供科教支撑[N];陕西日报;2011年

8 记者 黄蔚;高校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人才和知识贡献[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席路虎;构建和谐科研团队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N];太行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江东洲 通讯员 赵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走科技强校道路[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亚杰;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廖文秋;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任义君;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严峰;中国大学文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吕建荣;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与现状[D];西北大学;2007年

6 张健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蒋尹华;基于智力资本的大学科研创新绩效评价与提升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8 王永友;我国国防工业院校的大学文化体系及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9 曾卫明;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自组织演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细根;高校教学团队的生成条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慧;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3 钟以彬;高校助学贷款债权人主体多元化构想[D];西南大学;2008年

4 王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谢爱军;高等农业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6 郑纪英;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7 谭源渊;广西高校硕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潇聪;吉林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9 郑天竹;大学制度文化育人功能探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汪帆;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85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685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8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