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计划”的低年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
本文选题:工程能力 + 卓越工程师 ; 参考:《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年11期
【摘要】:强化培养大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以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低年级学生"单片机实训与综合实验"二级项目的建设为教学案例,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借鉴CDIO的教学理念,利用基于项目的课程组织原则,以工程项目实际问题解决为导向,采用理论、实训和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借鉴社会上短期职业技能训练的经验,探索在暑期四周集中时间进行实训,完成从单片机学习实训到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原理样机产品的构思,设计,改进和模拟运行的全过程,实现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跨越式"提升,引导低年级学生主动探索、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是培养其工程能力的新途径,研究"卓越计划"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模式。
[Abstract]: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engineering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lan for Outstanding Engineers.This paper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 level project of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practical training and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as a teaching case, according to the training standard of excellent engineer, draws lessons from the teaching idea of CDIO, according to the training standard of excellent engineer in the middle and low grade students of automation major.Using the principle of project-based curriculum organization, taking the practical problem solving of engineering project as the guidance, adopting the teaching method of combining theory, practical training and project, learn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short-term vocational skill training in the society.To explore the whole process of concentrating time around summer vacation for practical training and completing the whole process from the learning practice of single-chip computer to the prototype product of the principle of control system with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as the core, the design, improvement and simulation of the operation.It is a new way to cultivate their engineering ability to realize the "leap-forward" promot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quality, to guide the junior students to explore activel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and to stimul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research.To study the effective mode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in the "Plan of Excellence".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长安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基金】: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攻关研究项目资助(11BG08)
【分类号】:G6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骥;陈敏;;兴趣引领:MIT新生学习社区的构建及其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2 郝智秀;季林红;冯涓;;基于CDIO的低年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探索——机械基础实践教学案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3 王菁华;周军;岳爱臣;杨泽慧;张新光;;“‘卓越计划’123模式”的创建与实践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4 孙宏安;简论教学方法的定义、分类和选择[J];教育科学;1994年04期
5 汪贵平;雷旭;武奇生;王会峰;;为新生开设专业实践基础课程的探索——“自动化专业实践初步”教学案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11期
6 雷旭;汪贵平;周熙炜;王会峰;;基于“卓越计划”的一年级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以长安大学自动化专业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年11期
7 汪波;陈超逸;陈洛;;工程实践教育的发展机制与对策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8 苏中;曹荣敏;吴迎年;;创建真实工程实践环境 培养创新实践卓越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年04期
9 叶取源;回归工程和实践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18期
10 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1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国松;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王殿君;申爱明;林顺英;陈亚;代峰燕;;基于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2 白梅;魏丽丽;陈晓卫;;基于CDIO理念的建筑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4期
3 刘丽花;;基于CDIO理念的化学分析技术实践教学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4 顾嘉;张航;唐永升;;构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保障体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2期
5 阎守华;;CDIO模式下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改的探讨[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焦明连;周立;;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J];测绘通报;2012年01期
7 安晶;黄曙荣;;Teamcenter在“PDM原理与应用”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1年12期
8 李善寿;;“CDIO”工程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实施方法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0期
9 战国科;周杭霞;夏哲雷;;基于CDIO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11年02期
10 陆红蕾;;基于CDIO的“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徐正红;杨拴科;;“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方法探索[A];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9年
2 谭小慧;骆力明;赵春娜;;软件类课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探索[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王雪;阮勇;王晓峰;王世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教学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探讨[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2)[C];2010年
4 李秀海;曲建光;鲍建宽;曹先革;;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A];全国工程测量2012技术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张小军;聂松林;李晓阳;;面向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热工课程体系建设[A];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天明;二十世纪我国教学方法变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海娃;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萍;工科本科生企业实习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明;东软人才实训中心竞争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覃凌云;欧美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及认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5 袁艳;教师选用教学方法现状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曲红军;论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与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翠肖;IM激励模式与高校人才激励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唐奇良;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的创新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傅静;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张伟;普通高校工科学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冰梅,格兰德·克尔夫人;中美大学生学习观念比较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2 徐匡迪;工程师——从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者[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4 辛涛,申继亮;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张成林;曾晓萱;;MIT工程教育思想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8年01期
6 张光斗;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0年03期
7 张光斗;;关于高等工程教育的若干认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2年02期
8 罗福午;;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学原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2年02期
9 曾晓萱;MIT的奠基者——W.B.罗杰斯及其工程教育思想[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3年02期
10 刘露茜,周宗湘;唐文治对近代高等工程教育的贡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3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工程院院士 汪应洛;[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徐高明;社会需求视域中的大学课程变革[D];南京大学;2011年
2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6 郭德红;20世纪美国大学课程思想演变[D];河北大学;2005年
7 欧阳文;大学课程的建构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朱晓刚;我国大学课程观的反思与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李晓强;工程教育再造的机理与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欣;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结构的分析[D];清华大学;2004年
2 李永生;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高海燕;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若干问题探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4 石磊;工程教育中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赵锐;中美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建议[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6 董娜;基于工程素质的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刘燕萍;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的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胡珏;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工程训练平台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傅静;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陈茜;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资源配置及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雷;关于北美大学实践教育体系的研究与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5年S1期
2 庞林江;路兴花;何志平;王允祥;;农林院校“双平台双能力”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河北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3 李月晶;马东雄;赵健闯;;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21期
4 杨笔锋;杨明欣;王建波;吴启满;;电子实验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年03期
5 李萍萍;施卫东;刘荣桂;;培养工学研究生的复合载体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9年03期
6 刘健;孙小权;钱少明;;发挥实验课在培养学生中的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年05期
7 李菊花;;丰富实践教学内涵 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4期
8 张强华;;加强实践教学努力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2期
9 唐志航;彭慧英;;基于双体实训的“3+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年01期
10 王章豹;刘光复;吴玉程;;强化工科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月飞;;灰色聚类法在军校学员创新能力评价中的应用[A];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9年
2 马龙;贾继伟;刘爽;;试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第四届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2008海南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赵舵;熊成林;冯晓云;;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践与思考[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C];2008年
4 王小t,
本文编号:17638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763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