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欧美大学学分制的比较与借鉴

发布时间:2018-04-30 09:46

  本文选题:欧洲 + 美国 ; 参考:《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11期


【摘要】:欧洲大学学分制的生成逻辑为外力规约,其动力机制为自上而下推行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政策文本,其运行强调学习负荷量与学习结果;美国大学学分制的生成逻辑为内力驱动,其动力机制为自下而上的美国大众的教育需求,其运行强调教学投入与师生接触时间。这对我国大学学分制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
[Abstract]:The generating logic of the credit system of European University is the external force regulation, its motive mechanism is the policy text which has a certain legal effect from top to bottom, and its operation emphasizes the learning load and the learning result; the generating logic of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credit system is driven by internal force, and its motive mechanism is the educational demand of the American masses from the bottom to the bottom, and its operation is running. It emphasizes the teaching input and the contact tim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hich has certain enlighten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redit System in China.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欧盟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走向”(12JJD880002) 2013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欧盟教师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与未来走向”(SWU1309456)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G64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宏方;;对欧洲学分制的概述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2 刘青;;哈佛大学课程选修制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安东尼.约翰.维克斯;宋颉;;欧洲学分互认体系:一个转换与累积体系[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孙彦君;于恩中;;关于如何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34期

2 王文礼;;欧洲学分制和终身学习[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3 李伟群;于斌;;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内涵建设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12年02期

4 王宏;;学分银行构建的初步尝试——上海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非学历证书认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5 潘燕燕;;高校学生国(境)外留学项目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11期

6 陈卓颐;宋利敏;张晓霞;;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康复医学系学分制教学改革实证研究——以护理专业0731班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何彦芳;张晓;昝加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学分制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0年06期

8 汤勇;孙倩;;基于AHP的地方高校选修课程设置方案评价[J];宜春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王运来;刘洁;朱雯;;ECTS运作的内部规则与外部保障[J];阅江学刊;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琳;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新翔;哈佛大学博士研究生科研训练方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杜社玲;韩国、欧洲学分银行实践及其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华杰;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研究:1978年方案到2007年方案[D];汕头大学;2009年

4 曾凤杰;英国成人教育学分互认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5 张王豆;欧洲学分转换和累计系统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启示[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琳;基于学分制的企业人才培养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英杰;大学校长与大学的改革和发展——哈佛大学的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1993年05期

2 俞可;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初探[J];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01期

3 王作权;课程体系创新与哈佛大学的课程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2003年09期

4 刘宝存;哈佛大学办学理念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宝存;;美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科研[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2 杨倩;;美国大学广告教育现状综述[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3 张茉;;三所排名TOP100的美国大学[J];21世纪;2006年09期

4 熊耕;;影响美国高等教育的第三种力量[J];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5 春芳;美国大学加强文科教育[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6 陈时见;美国大学录取新生的标准及特点[J];广西高教研究;1995年02期

7 夏承铨;美国大学电路、系统及相关课程改革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S1期

8 杰勒米·梅恩!美,汪慧;美国大学的创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9 王定华;美国大学节约IT开支的解决方案[J];教育信息化;2002年12期

10 乔恩·桑德林;美国大学的技术转移[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静;;美国教师教育的历史研究评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申继忠;;欧盟农药登记程序[A];2002中国农药发展年会——农药进出口与管理战略研讨会专题报告集[C];2002年

3 高惠蓉;单中惠;;试论美国大学自由教育现代化对女子高等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国立耘;范在丰;朱小琼;张子寒;赵雪坤;;对美国大学的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及质量保证体系的调研结果[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严全治;马艳红;;美国大学科技投入产出相关性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欧洲委员会组织“生命伦理学国际对话”会议[A];生命伦理学通讯(2009年第1期)[C];2009年

7 马永霞;刘薇;;美国大学经费来源结构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杨慧;;互联网时代全球百所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调查报告——英、美大学“课程与教学”部分[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蒋京川;;美国招考新动向:彩虹项目测验[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王学武;程建平;康克军;李政;倪建平;;美国大学核技术学科发展情况一瞥[A];第十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立平;如何申请到美国大学做助教[N];国际金融报;2000年

2 薛涌;美国大学是如何要到钱的[N];财经时报;2007年

3 胡楠;天之骄子“骄”不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4 田温 田海明 编译;美国大学全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徐勇;江苏生源赢得美国大学青睐[N];新华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强晓玲;放弃“清北”奔“哈耶”[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中美大学生毕业后择业的八大差异[N];就业时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靳晓燕;留学三问[N];光明日报;2010年

9 早报美国特约撰稿人 薛涌;如何衡量美国大学的优异[N];东方早报;2005年

10 李玲玲;推崇环保理念的美国大学[N];中国社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英;美国研究型大学早期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2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3 马超;20世纪美国大学学生事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郭德红;20世纪美国大学课程思想演变[D];河北大学;2005年

5 王立;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研究:历史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黄英杰;古典书院的终结及其对现代中国大学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2年

7 张广翠;欧盟区域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王玲;美国知识观转型与大学本科教学模式变革之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马鸿;美国研究型大学从事军事技术研究的历史考察(1945-1970)[D];复旦大学;2009年

10 涂丽华;大学生命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艳芬;美国大学内部组织结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李立安;美国大学校园文化德育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书成;美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公平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何亮姬;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李彩霞;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诚信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程萱;美国学位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刘喻;美国私人基金会捐赠高等教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琛;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付玉美;美国大学教师学术专业发展(1945-1970)[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沈媛媛;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24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824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2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