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
本文选题:大学精神 + 创新人才培养 ; 参考:《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摘要】:创新人才培养对大学的精神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有因其"引领社会进步"而有理想与高度、有魂灵的大学;需要有因其"促进学生发展"而有智慧与深度、有眼光的大学;需要有因其"鼓励多元多样"而有活力与宽度、有胸怀的大学;需要因其"拒绝任何依附"而有胆量与硬度、有脊梁的大学。只有具备这些精神品质的大学,才能真正培养创新人才。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requirements for the spirit of the university.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needs a university with ideal and high level and soul because of its "leading social progress", a university with wisdom, depth and vision because of it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Universities with vitality and breadth and heart because they "encourage diversity" and universities with courage and hardness and backbone because they "refuse any attachment". Only universities with these spiritual qualities can really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2JZD046)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分类号】:G6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沁平;;发挥大学第四功能作用 引领社会创新文化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Z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红;;创新普通高等院校健美操课程模式,实现体育价值的多元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 张启树;超越论——面向21世纪的教育价值选择[J];池州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3 和学新;主体性教学:内涵与特征[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黄华珍;吴晓蓉;潘发光;;“并喻文化”与新型教师角色的建构[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潘涌;论课程创新与教学创造力的解放[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6 王逢贤;价值教育及其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7 张楚廷;以人为本与教育学改造[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8 金明华;;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性与人的全面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2期
9 吴航;我国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10 谢丹;湖南省0~3岁儿童家庭教养状况初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德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着力提升区域内高校创新能力[A];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6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凌皓;中日近代道德教育理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有升;被规限的“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月茹;教科书内容属性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燕良轼;教学的生命视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朱彩兰;文化教育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魏薇;小学阅读教学的生活体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司成勇;从“学答”走向“学问”[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吴亚林;价值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谭志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学的使命[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王澍;寻求恰当的知识论立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岚;1978年以来我国中小学生管理政策的价值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夏明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能动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董昕;论教育善的实现[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荣伟;中国教育民主化:理念、背景与思路[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叶志明;论和谐道德教育[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马晓燕;教师权威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马艳;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陈玲;教师创造性及其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贺更粹;以主体性教育理论指导高校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10 杨朋;陈亮叶适德育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康宁;网络化与大学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2 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下)[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03期
3 金红仙,叶新明;论网络时代大学图书馆的服务[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孔军;李延保;;大学精神与创新人才培养[J];成才之路;2008年01期
2 郑文力;;新时期大学精神与教师职责[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3 吴宗元;;大学文化的品格追求[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16期
4 李萍;;大学文化内核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Z2期
5 周瑞法;大学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易旨归──从文化的角度看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及其他[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9年02期
6 孙兆泽;大学理性之重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20期
7 冯刚;;弘扬大学精神 推进高校德育的创新和发展[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年10期
8 文大稷;秦在东;;论创新大学文化与培育大学精神[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16期
9 张祖华;;现代大学精神的共性解读和构建策略[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6期
10 李淑云,赵厚亚,王殿才;谈高校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建设[J];山东电大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瑞兴;李淑琴;;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徐玉梅;;高校学报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徐跃进;王平祥;唐铁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朱善安;杨敏虹;阮秉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与创新人才培养[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沫;陈海宁;陈晓猛;;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探索和实践[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2年立项研究课题论文集[C];2003年
6 况迎辉;宋爱国;;学习与研究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2)[C];2010年
7 周立求;;高校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刘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贺庆棠;李勇;张敬;;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A];《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刘益才;;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燕茜;创新人才培养要从拼分中走出来[N];福建科技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闫松 甘勃;教育模式不利创新人才培养[N];大众科技报;2011年
3 周兴国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要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王定;构筑创新人才培养高地[N];平顶山日报;2011年
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 郑志明;创新人才培养须打破科学与技术的壁垒[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通讯员 谢霞宇 程洪莉;西安交大:创新人才培养之路何止一条[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谢和平(作者为四川大学校长);大学文化、大学精神与川大精神[N];光明日报;2004年
8 顾玉平;谈谈大学精神[N];南通日报;2007年
9 ;围绕两个主体 突出实践环节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肖擎;大学精神之上的精神[N];长江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亚敏;大学精神探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常艳芳;大学精神的人文视界[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宋承祥;教育结构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5 封海清;西南联大的文化选择与文化精神[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陈功江;校训:大学个性化之彰显[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吴立保;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戴联荣;大学生态:文化人格共生和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伍运文;中国高等教育产业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周景春;中国大学理念的文化哲学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晓云;欧洲中世纪大学教师与大学精神[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艳;大学精神与现代大学教师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3 田起香;论现代大学形象及其塑造[D];吉林大学;2009年
4 黄洁莉;论和谐校园构建中大学精神的培育[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祖霞;大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瑞;试论我国现代大学精神的失落与重塑[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俨;大学精神的缺失及其培育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8 封连武;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大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贝贝;“选秀”盛行与大学精神之重塑[D];青岛大学;2009年
10 马淑丽;我国大学治理的泛行政化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31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831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