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职教师资培养模式转轨中的地位和作用职教师资 中国职业

发布时间:2016-11-20 18:05

  本文关键词: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职教师资培养模式转轨中的地位和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职教师资培养模式转轨中的地位和作用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职教师资培养模式转轨中的地位和作用职教师资 中国职业

    教师培养存在两种典型的培养体系,即封闭的“师范教育”体系和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的专业教育,其培养目标仅限于中小学教师,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毕业后能够从事教师职业;从时间跨度上看,“师范教育”一般只包括职前准备教育,职前准备教育与职后继续培训是割裂的。由于所有的教师都源于师范院校毕业生,所以是封闭的。而“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职前培养、职业培训和在职研修通盘考虑,总体设计。教师教育体系中不仅包括专业的师范学院、师范大学,还有符合条件的综合大学,所以具有开放性。教师教育是学科性与教育性、学术性与师范性、学科专业知能与教育专业知能的统一,是学科专业教育与教育专业教育的整合。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并不是简单的概念替换,而是标志着教师培养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001 年5 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完善教师教育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这是“教师教育”概念首次出现在我国的正式文件中。

    同年11 月在南京召开的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了建立多元、开放、专业化、高层次、具有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建议。并具体论述了教师教育的多元性与多样化、开放性、专业化以及高层次化,指明了新世纪初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

    《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    见》提出,到2005 年初步形成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校共同参与、培养和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基本形成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1]。

    近几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十一五”期间普通高中与中等职教人才培养比例已实现大体相当,但中职师资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2008年中职学校平均生师比为23∶1,中专学校的生师比已高达31∶1[2]。为满足职业教育发展对师资的需求,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提出,力争使中等职业学校平均生师比降至20∶1,专兼职教师平均生师比从21∶1 降至18∶1,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35%,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量比例达到25%。同时,该计划提出要健全教师队伍基本管理制度和政策机制,实现多样化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或培养途径。实际上,职教师资培养同样也面临着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轨的问题。

    一、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的现实选择教师教育的理念对于中国来说属于舶来品,如何使这样一种在国外实践较为成功的理念在中国生根发芽并结果,需要我们不仅仅了解、理解教师教育的外在模式,更要深入挖掘不同国家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转轨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要分析和把握主要参与方在转轨前、转轨过程中、转轨后的责任及其变化。

    中国的教师教育主要是由一些综合性师范大学参与并倡导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尽管这些学校掌握着师范教育领域的话语权,但仅从师范专业所占的比例来看,这些师范大学事实上已经逐步丧失了其在师资培养中原有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对教师教育的积极提倡和参与一方面是国家发展需求的一种体现,另一方面更是基于自身的学术性质,源于自身发展的内心需求。

    由“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的转变是以一定的客观条件为基础的。第一,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培养培训模式、课程与方法,建立了严格而规范的质量保障体系,无论是专门的师范学院还是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都能够充分保障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第二,“教师职业是一个专门化职业”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教师的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得到有效提高,教师职业成为令人羡慕、让人向往的职业。

    第三,确保政府对师资培养的绝对控制权,保障师资培养所需资源的充分供给,给予师资培养工作高度关注。

    面对当前中国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的转轨,最重要的是基于现实最大可能地满足不同地区教育发展对师资的需求,最大可能地发挥市场和政府的职能,实现师资培养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的逐渐、理性的过渡,实现过渡过程中不同师资培养模式的效能最大化。

    二、职教师资培养在师资培养模式转轨中面临挑战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体系建设早在“文化大革命”一结束就开始启动了。1979 年国务院根据当时职业教育发展需要,首先在全国批建了两所独立设置的职技高师院校,即当时的天津技工师范学院和吉林技工师范学院,专门为全国技工学校培养教师。在随后的20 多年时间里,参照普通中小学教师培养和培训模式,,原教育部和国家教委先后在全国批准建立了12 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由这些学校来培养培训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

    进入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国家则以在普通高校建立二级学院为重点,继续构建职技教师教育体系。原国家教委先后批准天津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8 所高等院校设立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或农村职教培训中心,作为国家教委直接联系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和有关行业部门也根据本地、本行业部门的实际需要,依托高等学校或中等职业学校,相应建立了300 多个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部分地方开始尝试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部分条件好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培训基地,培训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

    但由于对于“开放式教师教育”体系改革的认识存在误区,进入新世纪以后,职教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出现了萎缩的现象,独立设置的职技高师院校削减到8 所。职技高师教育的研究、管理与发展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境地。一些独立设置的职技高师或更名或合并到其他综合性大学,职业技术师范教育    的性质趋于弱化。通过开放式教师教育,在更大范围内动员和利用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发展职教教师教育事业的目的并未实现。

    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尚未建立起开放式教师教育体系所不可缺少的外部环境,如较为成熟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较高的教师职业地位等。因此,完全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并不适合我国国情。当然,完全封闭的师范教育体系同样也是行不通的,职业学校众多的专业类型需要的众多专业教师是无法由若干所学校来覆盖的。

    因此,根据职教教师职业的特殊需要,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体系应该是一个以独立设置的职技高师院校为核心,其他高校共同参与,培养和培训相衔接的半封闭、半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其中,独立设置的职技高师院校应形成职教师资培养的核心竞争力,承担起创新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模式以及引领职教教师教育发展方向的任务。

    三、发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资培养的独特功能和优势(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资培养的特点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资培养的特点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学术型、职业性和师范性的统一上。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是高等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其既属于高等教育,又具有从事职业教育要求的特征,还是高等师范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得它具有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的特殊属性和特征:

    抽象系统的学科理论的培养,是让学生掌握某一专业的高深专门知识,即所谓的“学术性”;从事职业教育工作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某一职业或技术的操作规范与技能,即通常所说的“职业性”或“技术性”;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及专业教学法课程的学习又要求学生掌握教育与教学工作的知识与技能,称为“师范性”。这三个方面都是构成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他们之间相互影响,交互作用。

    1.学术性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学术性是指:学生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掌握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由一系列抽象的符号系统构成的知识系统,并且能运用这一专门知识系统中的概念、定理、理论和原理去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知识。学术性反映了学生专业方面的学识水平,即专业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学术性是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生终身教育和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2.职业性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职业性特征有双重涵义,即社会职业性和技术职业性。社会职业性是指,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职业性相应具有高等教育职业性的一般特征。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都是以一个公民主体的身份为社会作贡献,所以称之为“社会职业性”。技术职业性是指,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是为中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的,开设的课程大都以技术教育为核心。技术是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是运用客观规律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体系,是劳动技能、生产经验和科学知识的物化形态,着重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等实际问题。因此,在设计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培养目标的智能结构、制订教育计划和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特别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3.师范性师范性可谓是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终极目的。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是一种特殊的高等师范教育,中心任务是为职业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其教学体系应该包括专业学科理论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技术的培训及教育理论和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培养的教师必须具备教书育人的能力,如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对学生的指导能力及课程开发能力等。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师范性是指为培养一名合格的职业学校教师,除了掌握一门学科或者专业,具有较高深、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对其进行一种作为教师的职业性训练,即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所以“师范性”

    不只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专业教学法的学习,还包括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熟练的教学基本功和热爱职业教育事业的情怀。

    4.学术性、职业性、师范性的关系学术性、职业性、师范性构成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本质特征。学术性是理论基础,职业性是实践要求,师范性是最终目标,三者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的职业技术师    范教育体系。

    为实现学术性、师范性、职业性的统一,探索创新职教师资的培养模式和途径,我国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作出了积极努力和尝试。如1992 年以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进行了“一体化职教师资”的培养实践,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第一,在试点基础上,创办了技校生源本科班和奥林匹克竞赛获奖选手专科班。1997 年又将技校生源本科班改为五年制,通过系统的教育与训练,培养了具有良好素质和较高技能的职教师资。第二,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全面修订了教学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了“3+1”四年本科、“3.5+1.5”五年本科和“2+1”专科教学模式。第三,通过内训外聘,建设师资队伍。有上百名教师在国内外进修,聘请全国著名高级技师,通过讲座、现场教学、示范表演、重点辅导等方式进行兼职指导。提高教师的“一体化”教学水平,形成了基本满足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第四,强化教学管理,实行新生入学技能复试,严把入口关;实行教考分离和社会化技能鉴定,严把出口关;实行技能达标与毕业证挂钩,激励学生技能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职教师资培养中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师资培养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相对成熟的研究成果,储备了大量从事职教师资培养的人才资源。这种独特的优势是其他高校短期内很难超越的。

    第一,教师的专业精神。包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对教师专业的自尊自信等。职教师资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行业具有高度的自尊和自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师岗位,必须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教育之爱。缺少了作为教师的这种专业精神支撑,将会是一个极大的专业素质缺陷。

    第二,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一个专业人员在知识储备方面的集中呈现,对教师来讲,既要掌握知识又要知晓如何传授知识。教师需掌握三类知识:学科知识、教育心理类知识、组织管理类知识及其他综合性知识。专业知识储备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职教师资的知识构成既包括任教学科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也包括教育心理类知识,还包括组织管理类知识。

    第三,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一个专业人员在能力、技能方面的集中呈现,教师必须具备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无论普教师资还是职教师资,其教育教学效果最终都依赖于其专业能力的养成和发挥。职教师资的专业能力不是他们作为某一门技术或学科方面的专业能力,而是作为技术或学科的传授者,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教育教学方面的能力。

    总之,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培养职教师资方面有其特定优势和不可替代性。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应积极发展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事业,以适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需要。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更应坚持多年来在办学中形成的敢于创新、大胆探索的办学风格,继续创新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更高层次的职业学校需要的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一体化师资,更好地发挥在培养职教师资方面的骨干带头和示范作用,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逐步建立开放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适应开放性师资培养模式的转轨目前我国支撑普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的师范院校共有142 所(其中普通师范院校136 所,重点师范大学6 所),而全国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仅有8所,占全国师范院校总数的5.6%,很难形成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体系,更难以满足职业学校新进合格教师的需要[3]。专业设置的有限性使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与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供求矛盾。在办学条件与培养目标之间、社会地位与社会需求之间、事业发展与科学研究之间也存在矛盾[4]。因此,在师资培养模式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师资培养的开放性也使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逐步建立和完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职教师资培养的优势,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加大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建立健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机构等,提高社会认可度,从数量和质量上满足职业教育发展对高素质师资的需求,是当前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政府以及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关资讯

  •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职教师资培养模式转轨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1-03-28
  • 温州职业中专学校师资建设策略 2010-09-19
  • 注重内涵建高质量职校师资培养要体现职教特色 2010-07-23
  • 塑造具有我国特色的“一体化双师型”职教师资 2010-07-07
  • 试论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背景下的职教师资培训的课程开发 2010-07-07
  • 职教大发展职教师资“瓶颈”问题咋解决 2009-09-28
  • 对高职师资培训的思考 2009-09-26
  • 高职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 2009-09-25
  •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2009-09-25

  •   本文关键词: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职教师资培养模式转轨中的地位和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39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839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3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