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的内涵、借鉴经验和创新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3 06:02

  本文选题:协同创新 + 创新机制 ; 参考:《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22期


【摘要】:通过对协同含义的深入阐释,分析我国传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中合作机制的长短和现阶段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外近代协同创新的经验,认为中国传统学术研究中形成的政治人、道德人、经济人三重机制虽有创新的成分,但缺少现代意义上协同创新的思想,国外研究实践总结的"集中+分散"模式、法制化和界限化保障思路值得借鉴。新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机制应通过明确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中行为主体的权责关系、切实加大知识产权制度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应用、下决心开展协同创新机制体制改革、切实加大学术队伍道德规范约束、改变政府主导的科技资源分配模式等五个方面建立基础。
[Abstract]:Based on the deep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aning of syner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ength of cooperative mechanism in the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ooperative innovation at the present stage, and the experiences of foreign countries in moder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hough the triple mechanism of political person, moral person and economic man formed in Chinese traditional academic research has innovative elements, it lacks the thought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 in modern sense, and the mode of "centralization and dispersion" summarized in foreign research practice. The idea of legalization and borderlization should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he new period, th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mechanism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in our country should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in the fiel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y clarif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ght and responsibility of the bank as the main body in th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We are determined to carry out the institutional reform of th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mechanism, conscientiously strengthen the moral constraints of the academic team, and change the government-led pattern of alloc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to establish a foundation in five aspects.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科学技术处;
【分类号】:G6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玲娣;中国传统学术及其特点——“中国传统学术特点”学术座谈会综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周志田,刘飞龙,杨多贵;美国科技计划决策模式及其对我国制定中长期科技规划的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5年03期

3 陈世明;;中西方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7期

4 叶仕满;;协同创新: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J];中国高校科技;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隽涛;戴靖彦;;米脂县丘陵沟壑区生态建设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7期

2 李勇;;企业集群内部生态关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3 郝云龙;王林和;张国盛;;论生态系统的目的[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4 李林杰;曾北危;许振成;;“现代生态学”与科学评价及进步模式浅议——与戈峰等进行商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5 王磊;刘金鑫;;河南省白龟山水库滨湖带土地利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6 曾斌;刘瑞敏;翟学昌;刘郁林;;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7 曹彦清;赵爱玲;王翠英;倪艳波;王海香;;不同类型枣园天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格局[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8 李劲松;李林杰;;旱涝时空水污染监测失灵与低碳高值化方法学研究——以湘乡县域污染监测水土气数据相关性试验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1期

9 张文;莫本田;张建利;;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与展望[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0期

10 张国庆;;生态健康评价及生态系统管理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浩;张朋程;霍国辉;李菲菲;;战略联盟的生态位协同演化及状态评价[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杜健;吴普特;冯浩;王炳荣;陈军;高朝;王成;王丽;;棉花抗旱种质创新及生态节水机理研究进展[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杜健;冯浩;贾涛;王秉荣;夏志明;王成;;强致病落叶型黄萎病遗传基因转化体系构建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4 杜健;吴普特;冯浩;王秉荣;王成;王丽;;气候干暖化棉花抗旱种质创新及生态节水机理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5 雷泽勇;吴祥云;周凤艳;;章古台沙地不同利用土地物种多样性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6 王英;滕齐辉;曹慧;胡锋;崔中利;;淹水和旱作水稻土中细菌群落多样性的空间分布[A];第四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生英;张克斌;李瑞;杨晓晖;乔峰;;宁夏盐池人工封育草原植物生态位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8 ;网商集群模型与竞争力分析[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毳;;环境科学专业生态学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文慧鹃;王波;郑宜杉;林洪涛;张锦艳;周冰峰;;蜜蜂种群动态概念研究[A];中国养蜂学会蜜蜂饲养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郑维列;西藏色季拉山长鞭红景天种群生态学特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林杰;生态高值农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邓旭;外来物种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入侵生态学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晓;企业产品服务系统价值流理论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袁烨;基于生态理论的企业信息系统重构[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恩韶;网络舆论危机下的当代中国政府形象塑造[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承聪;信息服务生态系统运行与优化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鲁顺保;澳大利亚三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效碳和氮库及相关微生物过程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10 田俊华;基于本体知识库的教学资源自动采集技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宁;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党凤花;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动态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3 郁晓蓓;两品种枣园节肢动物群落动态及枣瘿蚊与其天敌的关系[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4 赵学娟;油桃园节肢动物群落动态分析及害虫与天敌的关系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彦玲;麦田节肢动物群落动态、主要害虫与其天敌之间的相互关系[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6 李峰;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7 范孟慧;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监理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李兰;果树与农作物间作系统节肢动物群落动态及主要害虫监测[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9 林宣龙;准噶尔盆地南缘三种食肉动物的食性及其种间关系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10 贾越;基于生态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男星;王春春;;加强协同创新 建设一流大学——访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J];大学(学术版);2011年08期

2 张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3 顾海兵 ,姜杨;法国科技评估体制的研究与借鉴[J];科学中国人;2005年05期

4 霍忠文;内涵 范畴 作用 任务——美国国防部《科技信息计划》透视录[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9年06期

5 闫玖石;美国如何制定科技发展计划[J];天津科技;2004年02期

6 毛振芹,程桂枝,唐五湘;部分科技发达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模式及启示[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胡鞍钢;;关于我国中长期科技规划战略研究的若干看法[J];中国软科学;2003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评论员;[N];科技日报;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志雯;;高校科研组织中优势团队与创新体系关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7期

2 刘志国;张玉清;崔健;王虹;钱卫萍;;高校知识资源及其创新管理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7期

3 刘仁平;;高等学校科技自主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7期

4 方彤;;高校档案信息服务机制创新探讨[J];兰台世界;2007年24期

5 欧月娥;;论人才强校的关键:人才管理创新[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6 武晓红;;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发展;2008年08期

7 陈玉;;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陈孝珍;;浅谈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在专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杨维,刘苍劲;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创新[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卢伟家;;地方性高校人才引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相生;孟雪征;郑晓英;;创造教育的内涵及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2 杜月升;;知识生产与高等学校体制改革[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余秉和;;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监督工作[A];中国建设会计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李勇;;高等学校成本结构与产出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林武萍;尹析明;;对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考[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6 童宣海;;我说高等学校安全保卫工作[A];北京市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7年

7 张婷婷;;加强服务意识,创新高校教务管理[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杨敏;;浅析影响高校政府采购效率的因素及对策[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朱瑞亮;刘毅;;浅议高等学校招标档案的管理[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孙景芝;柳治仁;;构建有效的学习型校园文化思考[A];2003年中国成人教育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留 刘海波;湖南科大:创新机制促学生还贷[N];湘潭日报;2010年

2 深圳报业集团驻京 陆云红 姜媛;深圳将创新机制办好南方科大[N];深圳特区报;2008年

3 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 王亚杰;创新机制培养信息通信领军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陆云红 姜媛;深圳将创新机制办好南科大[N];深圳商报;2008年

5 本报实习记者 刘君;创新机制、优势互补、通力合作[N];江苏教育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夏斐 本报通讯员  张治武 王新军;创新机制强师资[N];光明日报;2006年

7 王保华 关慧;高校定位应遵循市场规则[N];人民政协报;2005年

8 记者 罗静雯;我市两重点学科列入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N];重庆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宋黔云;贵州大学国际化程度获新突破[N];贵州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卢彬彬;突出实践特色 破解发展难题 务求取得实效[N];广西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通贤;高等学校贷款风险的控制与化解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周倩;高校科技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朱天天;我国高校技术资源转移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吴宏翔;市场经济中的高校组织演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金明浩;高校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童静菊;生本理念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徐丽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0 马焕灵;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及其处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凌杰;高校目标管理共有要素系统与路径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欢;论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的性质与地位[D];吉林大学;2005年

3 杨耀;高校作业成本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谭斌;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理论与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积勇;高等学校现金流量表的设计与应用[D];厦门大学;2007年

6 李晓杰;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学分制构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刘学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8 杨光(日韦);网络时代与高校德育社会化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9 李志刚;高等学校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郑贤俊;新时期党的高校科学人才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819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8819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2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