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教育现代化视域下的副学士学位

发布时间:2018-05-13 21:11

  本文选题:教育现代化 + 副学士学位 ; 参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年06期


【摘要】:从学位制度自身改革和完善、推动基础教育改革、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促进教育公平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等六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设置副学士学位的必要性,并从科学定位副学士学位的功能、进行高等教育配套改革和制订《学位法》三个方面对设置副学士学位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setting up associate degree from six aspects of reform and perfection of degree system itself, promotion of basic education reform,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tsel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promotion of education equity and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society. The author also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ssociate degree from three aspects: the function of scientific orientation of associate degree, the reform of supporting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formulation of degree law.
【作者单位】: 百色学院;
【分类号】:G643.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顾明远;;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赵炬明;学科、课程、学位:美国关于高等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争论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3 顾海兵;王亚红;;探讨取消高校毕业证书与设置副学士学位问题[J];学术界;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任钢建;美国社区学院升学与就业双重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向东;;高等教育研究中的“范式”与“视角”辨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2 袁本涛;;在学科与领域之间——制度化的高等教育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4期

3 刘小强;;学科还是领域:一个似是而非的争论——从学科评判标准看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合法性[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4期

4 郭雷振;;学科标准视域中的“高等教育”学科属性探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4期

5 夏木美;赵雪琛;;美国社区学院对我国专升本人才培养的借鉴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年05期

6 戴先凤;;试析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8期

7 贾莉莉;;尊重学科差异性,重构学术评价制度[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年Z1期

8 王洪才;;论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特性[J];大学(学术版);2011年09期

9 罗丹;;从元视角看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J];大学(学术版);2011年11期

10 杨延东;赵炬明;;行动研究与高校后勤管理改革——渤海大学案例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芸;宋化民;;我国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几点思考[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万力维;控制与分等:权力视角下的大学学科制度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洁;我国研究生事务管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雪梅;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认知情感阐释与多维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邓光平;我国专业学位设置的政策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李爱民;职业定位与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亚丹;基于组织特性的我国现代大学学生管理制度取向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冯美玲;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吴志芬;美国教育博士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启示[D];南京大学;2011年

4 张慧;我国教育政策学专业人才培养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顾佳;美国高校学术指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姝;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教学若干问题探讨[D];复旦大学;2011年

8 蔡文敏;美国社区学院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9 常利杰;基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学习服务中心建设与改革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邹菁;教育管理方向教育硕士培养适应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彬;美国社区学院转学教育功能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2 万秀兰;美国社区学院的转学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3 余雪莲,李巧针;高等教育专科层次学位的国际比较与设置规律[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4 刘淑兰;;对美国圣莫尼卡社区学院学生服务系统的考察及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5 李昕;美国社区学院和高等职业教育[J];大连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6 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百年回眸[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7 万秀兰;美国社区学院的课程职能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8 郭必裕,高强;剖析美国社区学院的不足 发展我国社区高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年01期

9 刘宝存;肯定性行动计划与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2年03期

10 续润华;美国发展社区学院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英廉;教育现代化的特殊性浅探——兼论“整体教学法”[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88年02期

2 徐智德,成凌汉;工程教育现代化的生长点与环境约束[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6年03期

3 周红莉;;国际教育现代化经验与广东教育改革——广东省比较教育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简讯[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4 张京华;;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 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J];江苏政协;2000年08期

5 朱建国;;对教育学院面向教育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常州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6 程从军;姚伟;;和谐型教育对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作用[J];商业时代;2008年19期

7 罗志敏;;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公众高等教育价值观探析[J];江苏高教;2009年01期

8 李东玲;;论教育现代化下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养成[J];青年文学家;2011年01期

9 易明江;深化改革 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年01期

10 谭晓辉;;关于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和思考[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永刚;朱献伟;;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交流材料[C];2001年

2 陈怀琛;;从基本教学工具现代化开始——也谈教育现代化[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金滔;汤珂;;现代教学手段的合理利用[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4 杨岚;;教育现代化: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发展走向浅探[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吴建新;林波;;创新人才培育的环境建设——民主化教育[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吴安之;;高校后勤实体与学校规范分离后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削弱,,更应加强[A];实践与探索——北京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集[C];2002年

7 赵佩华;;构建现代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8 张大良;刘万年;;高等教育的新跨越与教师教育技术素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周玉国;施江滨;;日本农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A];农业教育与农村改革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曹亚克;;创新教育与现代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A];首届"华星杯"新世纪人力资源开发优秀论文评选[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桑燕;教育现代化梦想[N];经济视点报;2007年

2 中新;教育部批准设置47所高校[N];福建工商时报;2000年

3 ;怎样自主设置本科专业[N];光明日报;2002年

4 湖南省益阳师专 唐海燕;普通高校音乐课的设置[N];音乐周报;2000年

5 ;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名单[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郑州大学 杜娟;大学校长形象谈[N];中国信息报;2007年

7 刘琳琳;中国政法大学:积极慎重设置边际新学科[N];科技日报;2002年

8 李志仁;对高等学校设置研究的探索[N];光明日报;2001年

9 记者焦玉;努力争创全国同类院校一流水平[N];天津教育报;2009年

10 诸瑞教;从高校设置及经费看瑞典高教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黄启兵;我国高校设置变迁的制度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孙冰红;大学教育与社会发展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3 王桂艳;美国高校内部质量指标研究[D];厦门大学;2013年

4 程灵;二战以来美国对英国高等教育影响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方家峰;中国近代高等工业教育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小峻;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现状和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姚兰英;我国高师院校通识课程设置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3 常秀娟;对一所学校三十年教育变迁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谢媛媛;副学士学位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夏吉莉;当前我国高师本科院校教育类课程改革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纪芳莲;新课改背景下我国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倩;大学生个人现代性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意义[D];苏州大学;2009年

8 郭西露;高校教育信息孤岛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9 曲军波;俄罗斯高师课程改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沈大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流的集成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84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884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c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