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视阈下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征探析
本文选题:自主创新 + 高校 ; 参考:《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05期
【摘要】:自主创新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自主创新视阈下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分析,发现具有的共同特征是:构建强化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实施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建立学生参与科研的教学制度、实施协同培养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进行引导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评价。
[Abstract]:Independent 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national core competitiveness. In the perspective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form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finds that the common features are: construct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strengthening general education, implementing the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establishing the teaching system of th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mplementing the cooperative training.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to guide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教务处;
【分类号】:G6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克安;;“元培计划”与通识教育[J];复旦教育论坛;2006年01期
2 徐飞;;华南理工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新视角实践新探索[J];广东科技;2012年08期
3 G·卡斯帕尔,夏洪流,周刚,曾明,邹鹏;斯坦福大学的成功之道[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4 唐静;朱智广;;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为例[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张晓鹏;;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03期
6 蔡颖蔚;沈群;郑昱;施林淼;;南京大学新生研讨课的探索与初步成效[J];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09期
7 王根顺;王辉;;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8 段远源;张文雪;;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01期
9 罗三桂;;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焰;林忠旭;葛贤宏;易斌;杨细燕;范楚川;龙艳;;农学类专业植物生物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2 王薇;;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8期
3 王薇;;“幼儿本科”科研能力培养与幼儿教师的后发优势[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1期
4 刘佰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9期
5 谷贤林;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探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陈洋;闫达远;明道福;;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孙玉萍;全球化时代高校的人才培养[J];吉林工学院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年03期
8 孙玉萍;论地方合并高校与区域的互动发展[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年02期
9 赵兴罗;苗慧凯;;论“五位一体”创新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基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调研[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1期
10 陈建忠;;美国大学的学生成长服务及启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三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运行机制构建[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付丽;罗钧;孟丽娅;;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邹景超;张保丰;刘建秀;訾晓阳;;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探索[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4 瓜荔荔;钱建华;;学术交流与高校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5 徐乐;王淑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探讨[A];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9年
6 吕杰;段玉玺;;以优化课程体系为基础 提高高等农业院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三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王艳;卢晓明;;浅议校外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8 俞欣;;徐汇区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市二中学分院活动模式探究[A];探索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十九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11年
9 邓焱;王雪;;虚拟仪器大赛和创新人才培养[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2)[C];2010年
10 于沛;蒋雪清;;以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发展[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成军;基于TH的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周志刚;高等学校办学效益综合评估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殷朝晖;论国家科研体制建设与研究型大学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黄亲国;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与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周婷;我国外贸企业出口技能识别与排序[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陈翠荣;反思与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晖;转型期的地方大学治理[D];厦门大学;2007年
9 刘广明;组织社会学视域中的大学边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叶伟巍;产学合作创新机理与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馥强;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刘培培;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3 成瑶;高校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俊玲;高教园区模式下的高校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妍;混合多目标创新能力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陈仲华;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升月;交往理论视域下大学本科课堂师生精神互动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戴一鸣;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蒲颖;初中生社团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
本文编号:1894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894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