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国家创新之路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新进程

发布时间:2018-05-21 09:02

  本文选题:高等工程教育 + 体系 ; 参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工程教育的发展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首先从数量上总结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以及国家工程师制度的现状,描述了我国作为工程教育大国,逐渐发展起层次、类型多样化的工程教育结构和管理体系。并以此为背景,从发展缘由、目标和主要内容、关键要素等方面重点分析了近年来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加入《华盛顿协议》两项重大举措对我国工程教育改革进程的影响。最后总结了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对教育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工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未来工程教育发展的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Firstly,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national engineer system in China, and describes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structure and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hierarchical and diversified type as a large country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China. And in this context, from the development reason, the goal and the main content, The key elements and so on are analyzed in detail. The influe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xcellent engineer training Program" and the accession to the "Washington Agreement" on the reform proces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is analyzed. Final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form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to 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system and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学科规划与建设办公室;
【基金】:中国工程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重大项目“不同类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TB-4;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寿文,李曼丽;培养21世纪的优秀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2 王孙禺;孔钢城;雷环;;《华盛顿协议》及其对我国工程教育的借鉴意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3 余寿文;;大学者,育才之谓也——中国特色高等工程教育十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4 赵晓闻;林健;;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5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6 李锋亮;李曼丽;;专业知识与工程师的过度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7 曾开富;王孙禺;;“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探索——美国欧林工学院的广义工程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8 范静波;;工程教育中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内涵、演变与培育[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1期

9 王玲;雷环;;《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的工程教育认证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10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秀兰;王凯;张珩;杨艺虹;;结合“卓越计划”拓展制药工艺学双语教学内容[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2 罗家莉;周永凯;;更新工程教育理念 培养卓越工程人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3 石晓光;宦克为;高兰兰;;专业课中设置机动学时的必要性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4 徐小兵;冯进;周思柱;;机械专业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初探——以长江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5 梁志星;初晓;曹淼孙;;我国高等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构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6 龙志勤;王志刚;黄芹;;基础力学创新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7期

7 周中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J];大家;2012年12期

8 段存升;潘耀芳;;“卓越工程师”本科试点专业培养方案整体制定原则的探讨[J];大家;2012年14期

9 林怡青;谢宋良;;以项目为线索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S1期

10 谢光前;;卓越工程师背景下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和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玲;雷环;;《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的工程教育认证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2009年广东先进制造技术(佛山)活动周文集[C];2009年

2 陈以一;何敏娟;;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若干问题的思考[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亚坤;金生;张运良;王溢波;王庆国;;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建设“水力学”省级精品课程[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明;赵根田;;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造就钢结构专业人才[A];钢结构工程研究(九)——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3届(ISSF-2012)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彭书传;周本军;;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考[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6 杜同爱;晁玉方;;高校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研究综述与思考[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杨武军;郭娟;;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白逸仙;高校培养创业型工程人才的方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崔军;回归工程实践: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邱秧琼;基于知识体的资历框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名婵;工程领导力开发的创新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覃凌云;欧美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及认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毛诗焙;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三双”培养模式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4 万保礼;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在工科人才培养中地位和作用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5 王赫;我国高等工程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6 孔文;新加坡高等工程教育的特点及启迪[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李莉;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实践问题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查周杰;理工科高校工程创新伦理教育探索[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于淼;美国与德国工程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贾卫辉;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教育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志军;过度教育:西方的研究与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2 余寿文,李曼丽;培养21世纪的优秀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3 王雪峰;曹荣;;大工程观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4 张文雪;王孙禺;李蔚;;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究与建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5 余寿文;;关于高等工程教育几个基本概念研究的注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6 王孙禺;孔钢城;雷环;;《华盛顿协议》及其对我国工程教育的借鉴意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7 朱高峰;;试论素质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8 林健;;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9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10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海燕;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若干问题探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正刚;;改革高职制图教材体系势在必行[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年Z1期

2 罗云;袁鑫涛;;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李志义;;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实践:思与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4 龚克;;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造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5 阳荣威;;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战略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0年21期

6 张鸿钊;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中的几个问题[J];工业计量;1999年S1期

7 李冰;实施2000版ISO9000族标准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J];新疆有色金属;2003年02期

8 李德才;王俊;;关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几点认识[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9 林艺真;;CDIO高等工程教育模式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涂有胜;;关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3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若菲;柳建华;沈钰龙;唐前进;宫晓彬;;冷藏集装箱热工性能装置设计[A];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何国庚;刘强;倪敏慧;刘付伟;;R290替代R22的空调用旋转压缩机优化[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顾毅成;;从光面(预裂)爆破的应用谈爆破技术的进步与发展[A];第八届全路工程爆破学术会议铁道工程爆破论文集[C];2009年

4 顾伯勤;陆晓峰;徐国平;;非石棉纤维橡胶垫片基本性能指标的确定[A];第五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刘训海;;制冷专业“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课程设计的改革[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曾亚光;万宇鹏;;住宅低频噪声分析及现场测试方法研究[A];2010’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高悦;;《工程图学》系列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A];第十五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七届工程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徐言生;杨泽亮;龙建佑;夏睿;;关于《食品真空冷冻干燥设备》标准的探讨[A];中国真空学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陶求华;;暖通空调课程改革与实践[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颖;邬志敏;张华;;“制冷压缩机”课程建设与改革[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杨东平;高等工程教育之路该怎么走[N];北京日报;2010年

2 陈宝泉邋杨晨光;如何培养好“未来的工程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任荃;工程教育能力缘何世界垫底?[N];文汇报;2007年

4 陆一 孔令昭 李一飞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由传统模式走向国际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马文方;由纪念大珩先生想到的[N];中国计算机报;2011年

6 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徐建国;对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建议[N];文汇报;2007年

7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宁绍强 谭Z腪

本文编号:19185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9185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d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