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培养:生态学观点——基于科廷大学工程教育中工业生态学课程的案例分析
本文选题:卓越工程师 + 可持续发展 ; 参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摘要】:"卓越计划"培养的现代工程师不仅要有创造性的大脑,更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维持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平衡,是这种社会责任的集中体现。承担卓越工程师培养主体任务的工程教育,其培养理念需要从传统的科技导向往新的生态导向转变。工业生态学致力于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生态关怀,有机契合了现代工程教育中的这种伦理需求。科廷大学在工业生态学课程上的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以及评估反馈等经验,值得我国工程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借鉴和探索。
[Abstract]:Project Excellence trains modern engineers not only with creative brains, but also with social responsibility. It is the concentrated embodiment of this kind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maintain an ecological balance of harmony and symbiosis between man and man, between man and society, and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concep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which takes on the main task of training outstanding engineers, needs to change from the tradi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irection to the new ecological orientation. Industrial ecology is devoted to the ecological care of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which meets the ethical needs of modern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experience of Curtin University in the course of industrial ecology, teaching arrangement and evaluation feedback is worthy of reference and exploration by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China.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642.4;X17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建新;论清洁生产向工业生态学的转变[J];环境科学进展;1998年05期
2 王扬;李梁;;地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探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艳丽;周美华;;生态工业园柔性模型的建立及评价[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2 王小兵,邓南圣;面向未来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生态效益[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年S2期
3 张艳;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措施之比较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03期
4 吴翰林;张艳;;关于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J];建材世界;2009年03期
5 黄先玉;刘沛然;;生命周期评价[J];广州环境科学;1999年03期
6 田昀;清洁生产应用于化工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及前景展望[J];环境科学动态;2000年04期
7 杨伏生,葛岭梅;环境协调性材料[J];环境科学研究;2000年04期
8 傅伯杰,陈利顶,于秀波;中国生态环境的新特点及其对策[J];环境科学;2000年05期
9 蔡薇,陈宾康;绿色船舶的设计构想[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10 贾春雨;;生态工业园——可持续的工业革命[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匡卫;付丽红;李文文;;制革用酶制剂的固定化初步研究[A];2010年全国皮革化学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毅;面向低碳的生态工业园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王艳丽;纺织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与优化[D];东华大学;2012年
3 高瑛;废物最小化的过程集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4 谢英柏;燃气机热泵总能系统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3年
5 王瑞贤;我国长沙黄兴国家生态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袁俊斌;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7 董岚;生态产业系统构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马俊杰;工业园生态化建设方法与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9 秦荪涛;生态工业园系统的演化与调控[D];河海大学;2007年
10 张斌;企业进化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萍;利用清洁生产治理辽宁省工业污染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2 高成康;我国生态工业园的理论系统及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赵兴;生态工业园的理论探索及方案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4 王艳丽;生态工业园的规划设计与评价[D];东华大学;2004年
5 谭飞燕;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技术创新生态效益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6 侯华华;区域清洁生产理论与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覃林;生态工业园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8 贾海娟;基于ISO14000的生态工业园规划建设与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9 冉华庆;我国清洁生产法律政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范昌伟;日照市工业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建新,王如松;生命周期评价的回顾与展望[J];环境科学进展;1998年02期
2 张福昌;;建设类专业人才培养与执业资格制度关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科建;段盼盼;杜菲;;广义城市生态安全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年03期
2 刘东生;李凤起;;二氧化硫污染治理及其资源化利用新途径[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6年04期
3 于小俸;李民峰;;石门火电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措施[J];电力环境保护;2006年04期
4 林冬;崔建强;;城市地下道路环境影响评价初探[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5 于波;唐伟;孙晓怡;;清原县生态示范区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5期
6 洪增光;;加快山区城市可持续环境经济发展对策的探索[J];环境;2006年S1期
7 王黎萍;;我国生态文化的现代意义[J];甘肃农业;2007年04期
8 彭芳;;构建全方位生态补偿机制: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制度诉求[J];传承;2007年06期
9 刘俊英;;构建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J];环境保护;2008年08期
10 苑兴朴;;浅析城市生态环境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婕;;乡镇企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策略[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2 卢彦;郎景波;;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生态足迹与承载力研究[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牟义军;周纯;陈涛;张雯煜;;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以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台州市为例[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逯宇铎;孙左猛;;辽宁省生态足迹测定与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5 冯薇;;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对策[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孙新章;;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行动的回顾与展望[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7 易海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李法云;穆怀中;罗勇;;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可持续发展[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9 李智;鞠美庭;邵超峰;刘伟;;城市宏观环境规划思路探讨[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10 汪红;王学华;;生态城市规划编制内容[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团结湖中学 郑苏艳;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N];中国环境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王,
本文编号:1948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948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