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嵌入大学科技园的紧密型产学研结合机制及区域创新驱动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9 10:01

  本文选题:大学科技园 + 产学研合作 ; 参考:《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01期


【摘要】:产学研结合的紧密程度不仅依赖中间力量对产学研主体的连接作用,更取决于产学研结合主体之间的互补性。首先分析了松散型产学研结合机制和紧密型产学研结合机制的成因,以及大学作为创新源头的缺位和原有辅助机构嵌入方式导致高新区发展的"空心化"和"外援化"困境,并进一步指出当前大力发展大学科技园的必要性,总结出辅助机构嵌入大学科技园的紧密型产学研平台的多种模式。最后,结合我国大力建设大学科技园及高新区二次创业并举的背景,阐述了大学科技园与高新区协同发展的条件,提出了"区中园、一体化、虚拟结合"这3种大学科技园与高新区有机结合的"双核"区域创新驱动模式。
[Abstract]:The tightness of the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connection of the intermediate forces to the subject of production, learning and research, but also on the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the subjects of 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First of all, it analyzes the causes of loose combination mechanism of 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nd the dilemma of "emptiness" and "foreign aid" caused by the lack of university as the source of innovation and the way of embedding of the original auxiliary institutions lea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zones. It also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the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and summarizes the various models of the tight 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platform embedded in the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Finally,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ng the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and the secondary undertaking of the high-tech zone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ditions for the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and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zone, and puts forward "the park in the zon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park," Virtual combination of these three types of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and high-tech zon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dual core" regional innovation driving mode.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90154) 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012lslktziglx-09) 大连市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2010D12ZC074)
【分类号】:G6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少梅;杜学辉;;校企联合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探究[J];学术交流;2008年12期

2 王桂荣;崔邦英;;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石油教育;2009年06期

3 呼文亮;牟宏磊;;利用大学科技园促进博士研究生就业[J];科技导报;2009年21期

4 梅萌;大学科技园的创新职能与孵化体系[J];求是;2002年08期

5 刘焕彬,杨晓西;大学科技园在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中的地位与作用(英文)[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12期

6 陈建敏,李子和,夏亮辉;世界大学科技园建设模式比较研究[J];高教探索;2001年01期

7 郑双怡,邹德文;大学科技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罗英姿 ,唐新孝;大学科技园园区建设模式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年12期

9 小黑;大学科技园:给高校一个什么样的创业平台?[J];广东科技;2004年01期

10 谢辉;;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推动我国大学科技园持续健康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8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炜;;广东产学研合作与开放式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摘要)[A];2009'沿海区域产业科技管理研讨会会议资料(部分)[C];2009年

2 吴承春;秦长平;胡紫玲;;新时期我国产学研工作的现状、趋势和发展思路[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廖绍华;;产学研合作加速产品技术创新——重庆机床集团技术创新与产学研合作的实践和思考[A];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4 陈震;;专利共有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专利法修改对产学研合作的影响[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诸葛镇;;努力构建产学研合作的大平台[A];首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仝荣才;;师资队伍建设的产学研合作途径[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屈凌波;胡兴旺;曹武军;;经济发展水平与产学研合作途径选择研究[A];企业管理创新探索与实践——2010年河南省企业管理创新论文集[C];2010年

8 潘军朋;;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与产学研合作[A];河南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研究[C];2011年

9 罗永浩;苏毅;;在产学研结合中推进生物质能发展[A];2008中国生物质能源技术路线标准体系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李嘉明;李凤;;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方法的新思考[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文新军;我市再添产学研合作伙伴[N];桂林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杨健;常熟产学研不再“若即若离”[N];解放日报;2011年

3 卢松 孟庆欢;高校“实验室”激活港城创新力[N];连云港日报;2011年

4 高坡 李仲勋 归岳钦;常熟大学科技园另辟蹊径推进产学研合作[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毛庆 本报通讯员 柏暄;释放政产学研合作“双面胶”效应[N];南京日报;2009年

6 记者 徐磊;“科技相亲”蛮热络[N];苏州日报;2009年

7 实习记者 惠晓婧 记者 丛林;新区“三箭齐发”推进传感网建设[N];无锡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高坡 李仲勋 本报通讯员 归岳钦;五个月的“宝宝”为何就能跑[N];新华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张晔 王燕宁;逆势跨越:产学研合力共推江苏转型升级[N];科技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龚华萍 顾虹;国家级的规模 国家级的水平[N];广东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万里;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及治理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赵京波;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经济绩效研究与模式、机制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苌千里;河南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张战仁;地理空间视角下我国区域创新非均衡发展的时空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梅芳;产学研合作成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小妹;我国省部产学研平台建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段晶晶;基于企业合作绩效的产学研合作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张国旺;黑龙江省自主创新体系构建及成熟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朱晓东;大学知识创新体系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蕾;吉林大学科技园产学研合作的模式选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侯晶晶;促进产学研合作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家鑫;面向自主创新的湖南省产学研合作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黄玉tD;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园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董夏兰;湖北省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对策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2年

6 董芳;沈阳市产学研合作中政府干预策略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7 王艳;基于系统论视角的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障碍性因素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杨同玲;山东高校产学研合作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超;武汉城市圈产学研合作策略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2年

10 罗克美;产学研合作中卓越人才培养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39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039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c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