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以主体间性为逻辑起点构建大学生管理模式

发布时间:2018-07-02 07:23

  本文选题:主体性 + 主体际性 ; 参考:《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12期


【摘要】:主体性、主体际性、主体间性作为一种人学理念的世界观,对现实世界中人的生存方式作出了不同解读,具有普遍意义,对大学生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今世界人与人是一种和谐、平等、共在的关系,他们在交往实践中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表现出主体间性;而主体性、主体际性及其关照下的大学生管理却陷入重重困境,因此,走向主体间性是大学生管理模式建构必然的逻辑选择。
[Abstract]:Subjectivity, intersubjectivity and intersubjectivity, as a world outlook of the concept of human studies, hav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the way people live in the real world, which have universal significance and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oday's world, people are a harmonious, equal and co-existing relationship. They are connected, interdependent, and develop together in the practice of communication, showing inter-subjectivity. However, the intersubjectivity and its care of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in a lot of difficulties. Therefore, it is an inevitable logical choi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nagement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to move towards intersubjectivity.
【作者单位】: 闽南师范大学;
【基金】:福建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2013年度一般课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交往模式的建立及其实施策略研究”(闽政研2013-B13)
【分类号】:G64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尹艳秋,叶绪江;主体间性教育对个人主体性教育的超越[J];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李和佳,吴卫丰;论思想政治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从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谈起[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赫宸;王文邦;;主客体关系视域下的自我评价确认[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4 阳德平;;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5 夏芙蓉;;问君“阅读”清如许,为有“有效”活水来[J];时代教育;2012年12期

6 陈鸿雁;孙肖宾;;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陈丹雄;;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8年12期

8 蔡琼,闫爱敏;价值消解折射高校主体间性教育的缺失[J];高教探索;2005年06期

9 徐莉炜;;浅析后现代教育观对我国大学德育的启示[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10 欧永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及主体间性教育模式的建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2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桑丽;网络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何珊;德育时机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宁;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心理学的两种话语形态[D];吉林大学;2004年

4 张家军;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康伟;师生主体间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邵晓枫;百年来中国师生关系思想史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杨宏丽;人类学课程设计模式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英林;高校德育主体的矛盾困境及其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柳谦;教育承认与自我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朱明海;许渊冲翻译研究:翻译审美批评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献清;交往实践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王晶;师生主体间性视阈下的中学德育课教学过程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谭敏;马克思人学视域下道德教育转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刘贞;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蕊;自主课程的理论基础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6 张宇;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姜军;主体间性视域中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8 张红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问题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李素素;先秦儒家修身观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价值探讨[D];广东商学院;2011年

10 李春华;主体间性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主体性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华;教育与人的主体性发展——新主体教育论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骆平;周巧生;;主体间性对研究生思政教育发展的借鉴意义[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郝英杰;;主体间性原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11期

3 熊春林;;主体间性语境中的农业高校创业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9年11期

4 罗婧;;基于“主体间性”发挥的高校有效课堂教学[J];科技信息;2010年07期

5 刘志山;李燕燕;;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新探[J];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6 任琳;;主体间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转向[J];重庆与世界;2011年09期

7 刘凌艳;;从“主体间性”看大学生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生关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7期

8 孔令十;;论主体间性视阈的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9 杨红英;;走向主体间性:和谐社会视域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学术论坛;2008年03期

10 方东菊;;基于主体间性的C语言教学实践[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郑保章 周文杰;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N];人民日报;2003年

2 刘江荣;新时代的青年人需重温西南联大精神[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耀灿;把握大学生成长规律 才能指导他们成才[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英林;高校德育主体的矛盾困境及其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安世遨;大学生对话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秀峰;“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及其引导[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建平;主体间性德育理论与实践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萍霞;走向主体间性的高校德育[D];苏州大学;2004年

3 王长倩;交往行动理论视野下的师专学生管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朱园园;主体间性视域下的高校师生沟通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5 王晓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6 姜军;主体间性视域中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7 李春华;主体间性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主体性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8 黄玉龙;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9 赵丹;试论主体间性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博;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893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0893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2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