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大学生低卷入与高校德育信息的选用

发布时间:2018-07-27 18:35
【摘要】:卷入是指消费者根据内在需求、价值和兴趣产生的产品或广告与自身相关联的程度,分为认知卷入和情感卷入两个方面,其中认知卷入源于认知需求,情感卷入源于兴趣。低卷入者往往运用边缘路径进行信息加工。高校德育中大学生低卷入的表层根源在于,德育信息与认知需求的错位导致其产生德育信息"无用"的负面认知,德育信息呈现方式的单调乏味导致其产生德育"无聊"的消极情感;深层根源在于高校德育工作者专长性、可靠性和喜爱性的失落。要提高大学生在德育中的卷入程度进而提高德育信息加工的效度,高校德育工作者要进行形象重塑,基于大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兴趣,选择德育信息时要直面社会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呈现德育信息时要运用情感化的沟通手段。
[Abstract]:Involvement refers to two aspects: cognitive involvement and emotional involvement, in which cognitive involvement originates from cognitive demand and emotional involvement from interest,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product or advertisement produced by consumers' intrinsic needs, values and interests is related to themselves. Low involvement often uses edge path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 superficial root of college students' low involvement in moral education lies in that the mismatch of mor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and cognitive needs leads to the negative cognition that mor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is "useless". The monotonous pres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leads to the negative emotion of "boredom"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deep root lies in the loss of specialty, reliability and affe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work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gree of college students' involvement in moral education and then improve the validity of mor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ral education work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rebuild their image and face the social hot spots when choosing mor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cognitive needs and interests of college students. We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students' real life and use emotional means of communication when presenting mor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作者单位】: 徐州医学院社会科学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09YJC880086)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卫红;冉瑞琳;;大学生需要现状的新特点——对重庆市6所高校1139名大学生的调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周廷勇,周作宇;关于大学师生交往状况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3 郭毅然;;ELM模型与道德教育对象态度改变的说服路径[J];探索;2010年04期

4 金志成;周象贤;;受众卷入及其对广告传播效果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1期

5 徐洁;周宁;;认知需求对个体信息加工倾向性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钱伟量;皮亚杰“儿童自我中心主义”概念评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元明顺;;品牌个性、消费者真实自我与品牌态度[J];商业研究;2010年03期

4 胡永强;;浅谈少年钢琴兴趣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0年03期

5 陈香莹;陶晋;;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儿童社区网站的设计[J];包装工程;2010年S1期

6 李成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发生认识论的联系和区别[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7 曾晓洁;阳旖晨;;文字学视野下的识字教学[J];沧桑;2009年04期

8 申晓燕;陈世联;;儿童游戏·游戏文化·儿童文化——基于文化学的探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吕建斌;;兴趣与书法教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10期

10 郁少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朱红;文东茅;许锐;;首都高校师生交流的现状和影响机制——基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视角[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冷雄辉;;基于卷入度理论的营销传播策略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赵亚翔;高素英;;消费者的品牌评价因子结构研究——基于对京津冀消费者的调查数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中刚;代言人与广告主张力度的匹配问题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3 于璐;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及其生态学诠释[D];吉林大学;2011年

4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荣坤;基于认知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骆传伟;专名的涵义与指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丁海东;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武建芬;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象贤;受众卷入的作用机制及其与广告诉求方式的匹配[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丹;卷入程度对品牌偏好的影响:广告诉求的缓冲作用,品牌印象的中介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志华;涉县二中高一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任萍;中职铁道运输专业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明妍;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兴趣教学手段的开发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林健生;大学场域中师生话语权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松江;论广告的情感诉求[D];南昌大学;2010年

7 李妍;儿童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刘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及其策略的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杨东妮;笑着长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君;高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德广;;当前大学生的需求观与学习观——上海市四千名大学生情况调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7年01期

2 王萍,张宽裕;九十年代我国大学生需要结构的发展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1997年04期

3 张应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批判[J];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4 郭毅然;;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社会心理分析[J];理论与改革;2007年05期

5 李忠;马静;;广告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J];新闻界;2006年02期

6 时建朴,王瑾;关于当代大学生需要发展的调查研究[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李志;宋峗;李丹;;大学生中小企业就业心理特点的实证研究[J];青年研究;2007年02期

8 郭毅然;;影响受教育者态度改变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因素探析[J];求实;2007年10期

9 戚攻;网络社会──社会学研究的新课题[J];探索;2000年03期

10 孙宝志,韩民堂;大学生的需要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8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拓时;;新时期高校德育要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J];北京教育(德育);2008年02期

2 陈钰萍;谈高校德育工作者的情感思维和理智思维[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张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粘忠友;;与时俱进做好高校德育工作[J];重庆行政;2002年04期

5 王鑫双;;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浅析[J];林区教学;2009年10期

6 汪方学;高校德育工作者在互联网时代的素质要求[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袁惠芬;;试论科学发展观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意义[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11期

8 昝玉林;;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兴起与高校德育的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11期

9 徐雁;;试论利用网络开展高校德育教育[J];高教论坛;2006年01期

10 邹庆华;;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的新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赵可军;高校德育工作者职业形象定位与结构[N];光明日报;2004年

2 黄培怡;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1年

3 王保良 龚晓会;用新理念打造高校德育亮点[N];光明日报;2003年

4 安阳大学社科系 张改娥;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德育[N];中国信息报;2002年

5 孔 诚;知识经济对高校德育的时代要求[N];河北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江净帆;网络给高校德育带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易遵尧;心理咨询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颜峰;关于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创新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148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148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1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