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在中西新旧之间穿行:五四前后的清华国文教学

发布时间:2018-09-01 09:04
【摘要】:五四运动以前,清华在教学上是重西文轻国文,且在国文教学中对新文学持抵制态度。对国文教学的改革主要停留在教学方法层面,内容上仍以"尊孔"为主,表现出一种不新偏旧的立场。五四运动后,清华在课程设置上开始中西并重,对于新文学的态度也由排斥变为吸收乃至接受。国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也实现了从"为实用而改革"到"为文化而改革"的转变。在改革过程中,清华既不趋新,也不守旧,而是在中西新旧之间穿行,最终走出了一条融会中西的新路。五四运动前后清华的国文教学改革反映了一种与当时主流新文化派不同的文化观念和教育理念。
[Abstract]:Prior to the May 4 th Movement, Tsinghua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western language and ignored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resisted the new literature in the teaching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he reform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mainly stays at the level of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content is still "respecting the hole", showing a position that is not new or old. After the May 4th Movement, Tsinghua began to pay equal attention to Chinese and Western curriculum, and its attitude towards new literature changed from rejection to absorption and even acceptance.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reform has also realize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reform for practicality" to "reform for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 Tsinghua is neither new nor conservative, but between the old and the new, and finally out of a new way to integrate China and the West. Before and after the May 4th Movement, Tsinghua's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reform reflected a kind of cultural concept and educational idea different from the mainstream New Culture School at that time.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清华大学人文社科振兴基金研究项目(2012WKZD004)
【分类号】:G649.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门红丽;;精神危机中的坚韧——浅析《吴宓日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2 方习文;;《惠的风》和一群徽州文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3 陈平原;;知识、技能与情怀(下)——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国文系的文学教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张德旺;韩芳;;五四时期留美归国知识分子群体简论[J];北方论丛;2008年04期

5 赵建永;;汤用彤先生宗教学研究手稿初探[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5年02期

6 李勇军;;浅探20世纪30年代期刊出版模式[J];出版发行研究;2009年07期

7 方习文;;世界语境下文化的选择与分野——论胡适与梅光迪之分合[J];巢湖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吴忠良;;《史地学报》作者群析论[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9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引论(下)[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10 陈宝云;;《史地学报》及其群体与《学衡》之关系的探讨[J];东方论坛;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吴小玮;;庚款留美生的留学生活及其影响——以胡适、吴宓为中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金富军;;清华学校改办大学过程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潘水萍;古典主义在中国[D];暨南大学;2011年

3 王光利;胡适诗学批判[D];浙江大学;2012年

4 潘建伟;对立与互通:新旧诗坛关系之研究(1912-1937)[D];浙江大学;2012年

5 王晓生;“1917—1923”新诗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雪蓉;以美国模式为趋向:中国大学变革研究(1915—1927)[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郑先兴;文化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1900—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武新军;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倾向”[D];复旦大学;2004年

9 伍明春;现代汉诗的合法性研究(1917-1926)[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珏荣;论学衡派的中西文化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程再凤;晚清绅士家庭的孩子们(1880-19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姚翠翠;梁诚外交思想与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施建;柳诒徵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龚明娟;张奚若政治思想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6 毛贵贤;中西文化视野中的徐志摩诗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敏;民国时期高校外文系的英国文学教学实践与传播[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庄中刚;白璧德的人文主义文化批评[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于嘉怿;论白璧德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及其影响[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王伟;英国小说在中国大陆五十年的出版研究(1900—1949)[D];北京印刷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真;;当年清华北大的考题[J];基础教育;2006年07期

2 荣泳霖;清华校企如何改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2年10期

3 唐少杰;文陈远;;看看那时候的清华教授[J];基础教育;2007年06期

4 孟凡茂;生斯长斯 吾爱吾庐[J];读书;1996年08期

5 王大中;清华人的使命[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6 范宝龙;牢记小平同志谆谆教诲 建设社会主义一流大学[J];北京教育(高教版);1997年02期

7 范宝龙;共和国领袖与清华——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领导人对清华大学的关心[J];北京教育(高教版);1999年09期

8 马相武;北大,清华两部神话[J];中国青年科技;2000年03期

9 朱奕;2001年高校招生大比拼[J];中国人才;2001年10期

10 马智;清华经济管理学院──业界精英的摇篮[J];国际人才交流;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程建平;;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的实践与体会[A];全国“核技术及应用”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孙万镇;;树立“老有所为”、“老有所创”观念,实现人生价值——谈我退休前后十四年来民办大学执教的体会和收获[A];老年人才资源开发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3年

3 邱捷;宋小平;;改革普通高校考研制度的几点思考[A];第一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刘美s,

本文编号:2216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216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0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