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试论美国工程伦理的存在和发展——基于系统的观点

发布时间:2018-10-25 20:49
【摘要】:美国的工程伦理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不断发展,依赖于特定的理论背景、传播载体和保障机制。"作为职业的工程"理念是工程伦理的学理基础,工程总论书籍和课程为工程的职业理念传播提供了载体,包含伦理内容的工程职业认证制度是工程伦理的制度保障,此三者共同构成的系统促成了美国工程伦理的存在和发展。从系统的视角研究美国工程伦理的重要启示在于:中国的工程伦理建设应该关注系统的观点,逐步建立支撑工程伦理存在和发展的完整系统。
[Abstract]:The reason why American engineering ethics can exist and develop continuously depends on specific theoretical background, communication carrier and safeguard mechanism. " The concept of engineering as a profession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engineering ethics. The books and courses of engineering theory provide a carrier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professional ideas of engineering. The system of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which contains ethical contents, is th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of engineering ethics. These three system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engineering ethics. Th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of studying American engineering ethics from a systematic perspective i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ethics in China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viewpoint of system and gradually establish a complete system to support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ethics.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720016) 浙江工商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Xgy13065)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专项课题
【分类号】: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一种社会学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王冬梅;王柏峰;;美国工程伦理教育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3 李祖超;魏海勇;;中美工程伦理教育比较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4 仲伟佳;丛杭青;;美国工程伦理的历史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5 张恒力;钱伟量;;美国工程伦理教育的焦点问题与当代转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6 丛杭青;;工程伦理学的现状和展望[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郭飞;王续刚;;中国的工程伦理建设:背景、目标和对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董小燕;美国工程伦理教育兴起的背景及其发展现状[J];上海高教研究;1996年03期

9 迈克·W.马丁;张恒力;;美国的工程伦理学[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年03期

10 李世新;对几种工程伦理观的评析[J];哲学动态;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世新;;工程伦理意识淡漠的原因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李世新;;工程伦理学研究的范式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王进;;论工科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宁先圣;胡岩;;工程伦理准则与工程师的伦理责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汤剑波;杨通进;;崛起与建构——国内工程伦理学研究现状述评[J];道德与文明;2007年05期

6 程新宇;;工程决策中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J];道德与文明;2007年05期

7 王进;;伦理思维视阈下现代工程的“真”“善”“美”解读[J];道德与文明;2010年02期

8 任丑;;工程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J];道德与文明;2010年06期

9 张松;;国内工程伦理研究综述[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苏俊斌;曹南燕;;中国注册工程师制度和工程社团章程的伦理意识考察[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07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韩跃红;;初议工程伦理学的建设方向——来自生命伦理学的启示[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丛杭青;仲伟佳;;美国工程伦理的历史与启示[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李胜俊;樊勇;李晓Pr;;从汶川512大地震学校建筑倒塌看我国工程伦理问题[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张恒力;;加强工程伦理教育,推进自然辩证法课程改革[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方家峰;中国近代高等工业教育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学;2011年

2 朱勤;实践有效性视角下的工程伦理学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世新;工程伦理学及其若干主要问题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徐朝旭;中国古代科技伦理的起源与形成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何放勋;工程师伦理责任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王昕红;专业主义视野下的美国工程教育认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齐艳霞;工程决策的伦理规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方华基;创新时代的科技风险治理[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露;我国工程师伦理理论与实践初探[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李胜俊;从汶川5·12特大地震学校建筑倒塌看我国工程伦理问题[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尹晶;化学工程的伦理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侯智t@;论社会工程主体的伦理责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厉洋;当前我国工程建设中的伦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霞;安全文化视角下的工程伦理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邓文啸;试论当代中国设计发展中的伦理问题[D];汕头大学;2011年

8 陈超;从工程规划选址和工程师价值观的视角看工程伦理学在我国的本土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何江波;论工程风险的致成原因及其规避机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10 董水平;工程主体的伦理责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绍春;工程伦理教育与理工科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一种社会学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曹南燕;对中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4 韩晓燕,张彦通;试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5 李茂国,张彦通,张志英;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注册工程师认证制度的基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6 王冬梅;王柏峰;;美国工程伦理教育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7 李祖超;魏海勇;;中美工程伦理教育比较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8 李庆云;;工程伦理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论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6期

9 丛杭青;;工程伦理学的现状和展望[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马成松;对工程教育中工程伦理问题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凤楼,王宛苹;基于控制工程方法的教学管理系统性建设思考[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周洪宇;论大学教育的协调发展[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谢元,邵勇,胡迎宾,杜广辉;建立高校物资信息系统促进高校技术物资工作现代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9年03期

4 凌智勇;系统论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J];株洲工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5 侯德贤,李宏飞,梁锐华;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系统思考[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年03期

6 李来和;学、教、研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7 包玉琴;树立大德育观念 构建大德育系统——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推进高校德育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8 马献果,庞更新;汽车管理即时监控系统[J];河北工业科技;2004年01期

9 孙永吉;关于建立高校人才市场的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10 杨绪利,程钧谟;教学计划结构模型设计与分析[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彭树燕;;美国营利性大学的发展状况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陶红;;美国公立高校差别学费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占盛丽;;政府在私立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角色——1990年以来美国私立高等教育需求实证研究文献回顾[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刘丽芳;沈红;;“按收入比例还款”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崔瑞锋;郑南宁;齐勇;王兆安;;美国著名大学电气专业教育发展特点分析——基于专业使命、教育目标及结果的视角[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主任 陈剑;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系统工程理念[N];科技日报;2009年

2 北京理工大学组织部部长 龚裕;培养创造性人才,大学能做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立莹;美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房欲飞;美国高校大学生领导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会良;大学技术转移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云;美国高校收费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黄丽娜;美国综合大学中教育学院课程设置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3 范明丽;美国农村社区学院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李武军;美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甄丽娜;美国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展及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任巧珍;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赖志玲;美国研究型大学硕士水平教育实习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付志荣;论20世纪下半叶美国州政府与大学关系的变革[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翁舟峰;美国高校兼职教师使用状况研究[D];汕头大学;2005年

10 陆伟;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947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2947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d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