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Abstract]:The training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 on the platform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expands the direction of running a university, raises the level of running a school, shortens the time needed by enterprises to train talents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improves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By studying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combining the experience of international talent training in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this paper focuses on four aspects: optimizing the course system, innovating the way of talent training, optimiz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structing teaching evaluation mode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serve the local econom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rnat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l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作者单位】: 东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课题“基于校企合作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GBC121103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蒋荣萍;覃晓;;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抛锚式实验教学模式的设计[J];大众科技;2008年03期
2 陈军斌;屈展;孙燕波;;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戈芮卿;刘佳君;;抛锚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听力的课程设计[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金发扬;蒲万芬;范翔宇;孙琳;李科星;;石油高校双语师资培养与双语教学的关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3 李凤霞;王郑库;苏堪华;曾顺鹏;;提升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对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0期
4 刘玉坤;夏栋梁;;抛锚式教学模式在《数据结构》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24期
5 桑书娟;;主体能力教学模式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09期
6 赵晓明;廖明光;张哨楠;;浅谈班主任在资源勘查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地质教育;2012年04期
7 田雪;张旭凤;刘俐;;国际化实战型物流人才素质研究[J];物流技术;2010年17期
8 卢丁丁;夏海宝;向建军;易春海;张智军;;基于抛锚式教学的“微波技术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林;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宋文文;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于田径普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丽芬;论抛锚式教学设计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霍卓兰;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现状分析及模式构建[D];河北科技大学;2009年
5 蒋艳萍;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媛媛;基于建构主义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及实验[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7 彭美秀;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志河,赵唱,张建伟,谢新观;基于Web的抛锚式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2 章跃;朱永江;;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及其人才培养模式建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3 杜天笋;;地方经济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学研究;2008年01期
4 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09期
5 苏新武;徐永丽;;物理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顾永新;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林业教育;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强;臧勇;;构建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模式的探索[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朱玉平;叶大振;王志军;俞珑;;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06期
3 李广琼;余绍黔;;地方商科院校IT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11期
4 杨弘;魏天路;;地方高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5 孟大伟;汪庆华;刘伟;;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 不断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07期
6 张培茵;王玉;;旅游高等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10期
7 马宪亭;;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1年05期
8 龚声蓉;杨季文;朱巧明;胡新华;;多模式校企合作 主动适应企业需求[J];计算机教育;2006年10期
9 栾永斌;;校企合作共同发展 促进就业实现双赢[J];辽宁高职学报;2007年07期
10 石娟;;高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资讯;2008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喜秋;;对校企合作培养农经人才模式的思考[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汪一鸣;赵鹤鸣;杨德生;;政府搭桥,校企合作,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蒋丹;;我国高等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肖雄;;西南联大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崔相哲;李松淑;;大类招生与培养模式的思考[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6 陆真;魏雯;林菲菲;;职前教师信息素养构建及培养模式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7 耿青松;;小学教师数学文化观的调查与培养研究[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川;崔碧海;;土木工程“工程建造”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显利;张士成;孟宪强;刘茉;;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何培玲;张兴丽;;推进校企合作模式有效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勇军 朱本召 通讯员 刘铌;湖南文理学院校企合作结硕果[N];湖南日报;2006年
2 毛学农;创新“零对接”的培养模式[N];江淮时报;2007年
3 本报通讯员 张哲浩;探索新型校企合作模式[N];光明日报;2004年
4 张琳邋本报记者 杨丽娟;大连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保险人才[N];辽宁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曹建文;地方院校也能培养国际化人才[N];光明日报;2009年
6 记者 郑荣 通讯员 刘人嘉;创新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7 郑晋鸣邋张焱;密切校企合作 强化服务功能[N];光明日报;2007年
8 记者 洪奎 乃新;昆明冶专13学子领“工资”[N];云南经济日报;2006年
9 褚宁;上海校企合作“升级”[N];解放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吴洪;校企合作,巧解企业研发人才瓶颈[N];福建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3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陆震;政府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再造[D];同济大学;2008年
9 邓颖翔;吸收能力对校企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志;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向河;我国高校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3 李四海;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4 林启者;基于项目的数字内容人才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心雨;体育硕士研究生弹性学制培养体系探析[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6 杜刚;大学生就业力培养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高远;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教育科研素质培养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东红;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刘文曦;美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10 韩莹;我国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的分析与对策[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95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295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