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走向通达之路:通识教育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发布时间:2018-11-17 20:59
【摘要】:文章首先从教育性质、目的与内容三个方面探讨了通识教育的内涵,论证中国高校推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但高校现有通识教育课程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通才"化、功利化、形式化、附属化、随意化与非体系化等几个方面,文章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之策。
[Abstract]:First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the nature, purpose and content of education, and proves the necessity of carrying out general education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curriculum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generalist", utilitarianism, formalization, appurtenance, arbitrariness and non-systematization, etc.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中山大学教务处;
【基金】:2012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的研究” 2011年广东省高等学校继续教育体系建设示范项目“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课程学分标准及质量内涵、学分转移认证制度的研究及应用”
【分类号】:G6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魏传光;;通识教育的深度模式论略[J];科学经济社会;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杜志强;陈时见;;大学通识教育:回顾、反思与追求[J];教育科学;2009年06期

2 张宝峰;;浅议如何做好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工作[J];内江科技;2008年06期

3 魏传光;;通识教育的深度模式论略[J];科学经济社会;2011年03期

4 耿凤贵;在发展中求质量 以质量求生存——透析高等职业教育美术类专业[J];辽宁高职学报;2002年06期

5 戴秋思;;文明危机背景下通识教育发展方略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05期

6 张媛;;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在路上”[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9年04期

7 黄华;;漫谈阅读[J];中国教师;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荆素蓉;梁遇春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赵欣;上海都市文化与上海女作家写作[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路前;顽主身后自我的身影[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杜祖贻;通识教育究竟是什么——《后工业时代的通识教育实践》序[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2 陈向明;;对通识教育有关概念的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3 陈跃红;;大学通识教育面向广度还是面向深度[J];探索与争鸣;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天芸;;经管类本科生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规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年01期

2 罗三桂;;地方本科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3 张剑波;;财经类院校通识教育实践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和飞;;构建富有肇庆学院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J];肇庆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徐高明;张红霞;;我国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与老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10年06期

6 陈永跃;;关于普通高校构建和实施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张宝来;张庆德;孔令乾;;独立学院如何开好通识教育课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26期

8 张剑波;;单科性院校通识教育实践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06期

9 李泽民;柴明勤;;我国地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规划与设计探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陈海平;;通识课程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小军;张丽娟;;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马小军;张丽娟;;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邓洪亮;;创新型大学生的培养与思考[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4 张东海;黄炜;孟燕;;构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 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柯潇;储祖旺;;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地学教育变革趋势[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赵淑清;杨巧宁;李学斌;;国内外信号系列课程的结构与关系[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景夏;郑学瑜;胡冰新;;电路分析基础重点课程建设思路及其关键问题探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崔瑞锋;郑南宁;齐勇;王兆安;;美国著名大学电气专业教育发展特点分析——基于专业使命、教育目标及结果的视角[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C];2008年

9 叶望;;论工科高校课程群建设的评估要点[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贺秀良;孙丽;贾小东;李萍;;构建综合实验平台,打造“大学实验”课程体系[A];2004年电子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肖玉华 卢惟;构建适应新世纪发展的课程体系[N];光明日报;2000年

2 记者 李佳 通讯员 张全友;武大停掉8门通识教育课程[N];长江日报;2010年

3 中国科技大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现代人才需要的课程体系[N];光明日报;2003年

4 记者 邢兆远;下决心推倒陈旧的课程体系[N];光明日报;2009年

5 ;构建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N];光明日报;2009年

6 任时文 特约通讯员 王健;初步形成科学发展观课程体系[N];解放军报;2009年

7 陈霄英;北京物资学院“企业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体系”通过评审[N];科技日报;2008年

8 张桂辉;教师讲课何以没“自己的东西”[N];福建日报;2008年

9 记者 王晖 实习生 娄晓静;河南商专建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N];河南日报;2009年

10 薛继升;构建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体育院校课程体系[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2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守波;数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统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杨捷;中学与大学关系的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彭寿清;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7 凌烨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吴琼;“文本”到“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崔智涛;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章柯;我国高校地学类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2 肖鸿雁;我国高校德育课程体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黄建红;理工科大学课程体系的人文特质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4 李延军;科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5 潘红玉;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梁海霞;陕西省普通高校通识课程内容体系设置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朱捷;高校课程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曾德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王恒安;高校按“大类招生培养”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10 李春琴;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探索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39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339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3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