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创新及渐进式通识教育成为大学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发布时间:2018-11-25 13:38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创造性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巨大使命,也对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教授和实践提出了更高的、崭新的要求。文章通过对美国哈佛大学百余年的课程调整,特别是自核心课程向通识课程改革以来近七十年的执着追求,以此享有世界大学典范称誉的足迹书写,以及我国大学通识教育从有到无再到有和新,整百年来曲曲折折发展变迁的历程与实践体会的追索、总结,以期阐明结合我国的教育及社会生活实际,创新及渐进式地开展通识教育已成为当下本科课程改革及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必然趋势。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arrival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the society needs more and more a new generation with creativit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is is the great mission entrusted by the times to education, and the setting of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Professors and practices put forward higher, new demands. Through the curriculum adjustment of Harvard Univer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more than 100 years, especially the persistent pursuit of the core curriculum to the general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 past 70 years, this paper has gained a good reputation for the footprint of the world's universities. And the history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existence to the non-existence to the existence and the new,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reality of the education and social life of our country in the hope of expounding the history an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ists and turns over the past hundred years. Innovation and gradual development of gener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reform and talent training, and is an inevitable trend.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
【分类号】:G6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蒋华林;李华;王平;;哈佛大学“全面教育”本科课程改革:背景、内容与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陈向明;;对通识教育有关概念的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3 王列盈;;论蔡元培的通识教育思想[J];教育评论;2012年01期

4 高博;胡志刚;赵炜;;哈佛大学最新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及启示[J];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5 尚荣;;我国哲学通识教育的历史重建及其当代反思[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之进;陈霞;;儒家“通人”教育在现代大学的继承与开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2 王维荣;章厚德;安·贝腾多夫;;美国通识教育改革的理念与行动——以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生物课改革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3 戴碧霞;;全面提升高等教材质量[J];编辑之友;2007年06期

4 姜磊;;我国研究型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途径[J];才智;2010年20期

5 唐见兵;尹全军;黄晓慧;;我国高校课程理论研究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03期

6 黄燕青;;高校外语人才教育改革与旅游业需求的应对研究——以厦门地区外语人才培养为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4期

7 刘业进;田汉族;;现代大学制度下的通识教育[J];武陵学刊;2010年06期

8 胡文育;孙爱娜;;通识教育视角下独立学院大学英语人文类后续课程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9 钟碧艳;;独立学院开展通识教育的意义探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6期

10 江凌;;论变革新闻传媒教育理念[J];当代传播;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爱国;;关于我国会计学本科教育的几点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徐琼;彭菊华;;融媒体时代新闻教育培养目标与配套改革的新思考[A];新闻教学与学术研究[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聆灵;我国农林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2 刘军;潘光旦人文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东海;全人教育思潮与高等教育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吴妍;西方自由教育的流变与分化[D];西南大学;2009年

5 王春春;美国精英文理学院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慧杰;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冉晓宇;新建高等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实施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程真;高等教育的专业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龙妍;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下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价值及内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满满;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评价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6 钟碧艳;独立学院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7 尹丽君;通识教育的文化透视[D];山西大学;2011年

8 于晨旭;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肓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9 肖之进;儒家“大学”观及其现代价值阐释[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10 丛慧卉;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实施现状与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家勇;张家智;;新世纪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改革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2 陈骏;;融合国际经验 建设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的本科教学模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张亮;;对大学生哲学素养的调查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4 赵望;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关于共同基础课程的报告[J];高等教育研究;1982年02期

5 陈向明;;对通识教育有关概念的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6 梅贻琦;大学一解[J];中国大学教学;2002年10期

7 王列盈;;论蔡元培的通识教育思想[J];教育评论;2012年01期

8 牛畅;;2007年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新举措[J];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10期

9 胡莉芳;;儒家通识教育思想的传统流变与现代诠释[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10 李曼丽,汪永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龙根;徐世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立交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年06期

2 董光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年03期

3 刘素华;朝克;;基于内蒙古支柱产业需求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网络财富;2009年11期

4 何全旭;;我国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分析[J];才智;2011年01期

5 周光华;;独立学院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华章;2010年22期

6 胡水木;;以学生为本,探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J];文教资料;2011年26期

7 苗慧;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鸡西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8 李纯;安晓利;;武警学院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武警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王志连;王华荣;;新建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丁菊霞;;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第二章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C];2008年

2 梁建民;;高等师范院校古代文学学科的现状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与对策[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赵韩强;赵树凯;;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孙登明;;尊重学生个性,建立新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瑜;;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探讨[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王雪竹;;高校学生社区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析[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7 李俊亭;杨睿娟;;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杨秀芹;;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过程与实质[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吴玉宇;;利用金融工具加快我国高等教育融资的思考[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黄玲毅;;浅谈高校双语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焦新;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战略性转变 更加重视保证教育质量持续提高的有效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主持人:裴力;高等教育切勿忽视心智模式塑造[N];中国改革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郑晋鸣;高等教育,亟待增强吸引力[N];光明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柴葳;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张海志;中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更待山花烂漫时[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們;松绑国有大学 财务自主助推产学研一体[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7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曲秉春 金喜在;择业能力培养需要创新[N];光明日报;2009年

8 北师大珠海分校“珠海高等教育改革特别试验区”课题组 于风政;在珠海设高教特别试验区谋广东高教新的重大突破[N];珠海特区报;2009年

9 孟丽娟;高等教育:我们拿什么和欧美PK[N];科技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王轲真 冯庆 刘秋伟;澳门与横琴校园将由隧道连接[N];深圳特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兆宇;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转型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张继林;共轭动力系统分析及其在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管理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3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崔爱林;二战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卢晶;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朱迎春;区域“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何振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研究(1850-1960)[D];河北大学;2008年

8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谢俊;大学的学术自由及其限度[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孟丽菊;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大学—政府—市场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陶立;以色列高等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董有志;对高等院校评价认证机构的认可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婷婷;我国女性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4 卫婷婷;我国中央政府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责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5 谭晓玲;近十年我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收益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6 劳丽静;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7 于海曼;大众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侯若冰;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刘恋;哈珀高等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D];河北大学;2011年

10 顾金良;技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56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356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f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