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在线形成性评价应用于网络资源共享课《病理生理学》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8-12-16 02:32
【摘要】:目的:研究在线形成性评价应用于网络资源共享课《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互动过程,从而探索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对我校数字化校园系统建设的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病理生理学》进行在线形成性评价,结合文献研究法,应用SPSS社会分析软件对教师的评阅数量与时间以及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评语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基于数字化校园系统的形成性评价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对所有参与教学的师生教学情感、教师提供反馈的质量、运用形成性评价对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进行评价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将在线形成性评价应用于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过程,我们发现相比较传统评价方式而言,具有以下优点:(1)可搜集源于网络形成性评价的教师与学生登录平台完成任务后的第一手原始数据,为教学管理和教学改进直接提供反馈信息,明显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2)明显促进师生对教学管理和教学的支持,实现师生互动效果良好;(3)提供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的参考模块;(4)大大优化精品课程的资源共享。结论:在线形成性评价应用于网络资源共享课《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可优化此课程的建设,提高相应教学管理效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process of online formative evaluation in network resource sharing course Pathophysiology, so as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system. Methods: On-line formative evalu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the course "Pathophysiology" in the course of sharing network excellent resour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ampus system in our university, and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search was used. Using SPSS social analysis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quantity and time of teachers' comments and th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ntent of comments. The effectiveness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based on digital campus system is studied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and the quality of feedback from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analyzed. The effectiveness of pathophysiology teaching process was studied by formative evaluation. Results: by applying online formative evaluation to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Web-based excellent Resource sharing course Pathophysiology, we found tha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evaluation methods, It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1) it can collect the firsthand original data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who come from the network formative evaluation platform to complete the task, provide feedback information directly for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improvement, and obvious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management; (2) obviously promote teachers and students' support to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and achieve good effect of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3) provide reference module for constructing formative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network; (4) greatly optimize resource sharing of high-quality courses. Conclusion: On-line formative evaluation can optimiz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management in the course of network resource sharing pathophysiology.
【作者单位】: 赣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办公室;赣南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赣南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赣南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分类号】:G642;R36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番玲;浅谈诊断性,形成性评价在儿科目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基层医药;1994年04期

2 郭晓霞;隋树杰;孙晶;;形成性评价在我国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07年31期

3 陈咸川;石冬梅;赵琛;刘隽;;中医内科学课程运用形成性评价教学的实践刍议[J];医学教育探索;2010年10期

4 郭丽双;孙延斌;王和仁;冯玉宽;冯克俭;;形成性评价对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储备的影响[J];西北医学教育;2011年04期

5 Hershey S.Bell;李井泉;;医学生教育中形成性评价的运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7年04期

6 王水秀;刘海兰;;护理本科生教学采用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熊阳;来平凡;;形成性评价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09年06期

8 马瑜;雷敬卫;;形成性评价在中药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学报;2010年05期

9 赵志清;刘以娟;陈先华;邵冰;刘琴;林玲;陈平;;形成性练习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年26期

10 刘海兰;金士洁;李爱玉;;从形成性评价到学会学习——以护理本科专业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扬;李峰;孙连坤;康劲松;王健春;孟艳;苏静;郭丽荣;;构建病理生理学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A];2005年中国病理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黄真;李兆翌;;《中药鉴定学》精品课程建设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的作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暨WHO中药材鉴定方法和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殷莲华;钱睿哲;金惠铭;;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医学卫生人才——复旦大学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改革[A];2005年中国病理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永明;王保华;魏蕾;李柯;欧阳静萍;;病理生理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分析[A];2005年中国病理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何巍;赵勇;;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联组教学模式的探讨[A];2005年中国病理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海鹏;孙鲁宁;赵成海;于艳秋;;PBL教学法及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A];2005年中国病理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会议日程[A];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李振喜;;重视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吴立玲;王程;徐海;刘利梅;刘俊昌;刘洁;;PBL教学方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实践[A];2005年中国病理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贾彦;金莉;邓志会;孙东升;丛悦;;病理生理学“病例教学法”的探讨与评价[A];2005年中国病理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记者 李娅飞;向社会输送大量技术人才[N];商丘日报;2010年

2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教授 屈英和;患者的痛楚,你在意了吗[N];健康报;2010年

3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协和转化医学中心主任 赵玉沛;既要借鉴国外经验又要结合国情[N];中国医药报;2011年

4 南方周末记者 方可成;“野鸡”班骗了洋学生[N];南方周末;2011年

5 彭德倩;广开“才”路把脉“领头羊”[N];解放日报;2008年

6 谭嘉;高原医学研究硕果累累[N];健康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于丽珊;让世界为针灸医学喝彩[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8 ;精英培养模式能否复制[N];健康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栾婷;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践[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2 吴静;我国本科护理教育生物医学课程设置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3 张丽荣;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学生成绩评价与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4 梁燕;基于网络的PBL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D];复旦大学;2009年

5 崔保华;医学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时瑾;基础医学学科综合考试题库构建与应用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7 张元菊;护理学专业疼痛课程的核心知识体系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0年

8 陈小平;临床医学本科生基础医学课程学业情绪特点及其结构构建的统计学技术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816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3816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5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