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的非均衡与极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02 09:39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大陆的分省数据,采用高校数、学生数、教育经费投入、师生比、生均经费等五种指标对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的非均衡与极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GIS表明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2)基尼系数测算及分解结果表明,以总量指标衡量的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地区差距要远远高于相对指标衡量的地区差距;地区间差距是造成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3)极化测度表明,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极化程度呈明显上升趋势。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balance and polarization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in China by using the provincial data of mainland China, using the five indexes, such as the number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number of students, the input of educational funds, the ratio of teachers to students, and the average expenditure of student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GIS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spatial imbalanc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in China. (2) the Gini coefficient is measured and decomposed. The regional gap in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measured by the total quantity index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measured by the relative index. The regional disparity is the main source of the overall gap. (3) polarization measure shows that the polarization degree of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in China is obviously increasing.
【作者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CJL066)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2GQ009)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J12WG18) 山东财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jy201244)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G6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光兴;对江西高等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刘惠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10期

3 左开群;论网络化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J];经济师;2005年08期

4 陈阳;;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问题审视及对策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2期

5 曾天山;;从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看高教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11期

6 张文昌;于维英;;论大学分类管理与促进教育公平[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04期

7 李枭鹰;周盂奎;;论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J];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07期

8 席鸿建;;略论中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J];改革与战略;2006年12期

9 李华平;;论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等教育公平[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汪增荣;;发展高等教育在油田二次创业中的重要作用[J];大庆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增奇;;高等教育产权会计[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岳昌君;;规模扩大与高等教育人学机会均等化(初稿)[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惠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东北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4 刘海波;陈亚伟;田华;;不同发展水平下发达城市政府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以伦敦、上海、宁波为例[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薛道华;;合理布局高教资源 促进四川教育均衡发展[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6 王雪娟;;构建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方法探寻[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李福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8 张大良;刘万年;;高等教育的新跨越与教师教育技术素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周晓红;;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中的政府职能转变——一个公共经济学的视角[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侯龙龙;薛澜;;我国地方高等院校空间分布研究——对三个案例省份的考察[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妙玲;充分挖掘利用高等教育资源[N];光明日报;2005年

2 记者 李舒瑜 李文生;赋予深圳特殊政策推动高校事业发展[N];深圳特区报;2006年

3 杨东平;推进以体制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N];学习时报;2006年

4 西南科技大学校长 肖正学;区域平衡:高等教育公平和谐的关键[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记者 张哲浩;陕西高教改革有新路[N];科技日报;2006年

6 记者 李文生 李舒瑜;广东高教资源应向深圳倾斜[N];深圳特区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聂春林 特约记者 项俊平;武汉城市圈教育综改启航:部省高校合作破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8 记者 兰锋;江夏学院(筹)一期工程竣工典礼举行[N];福建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宋华茹;高教资源要向河南倾斜[N];河南日报;2008年

10 李可迅;西部地区办好高等教育的几点思考[N];黔西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彦西;欠发达省区高等教育资源整合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吴英娟;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效益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彭勃;高等教育资源的生态化配置与培植[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4 庞国斌;我国公共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荣山;国际合作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刘慧玲;两岸高校财务制度之比较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7 闫亚林;高等教育层次和科类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丁哲学;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9 肖静;基于组织效率的大学权力结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李锦奇;区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昭翠;辽宁省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高军慧;我国东西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及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朱志成;中型城市高等教育资源整合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4 王红悦;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建民;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可持续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6 苗招弟;中国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丁礼;“两型社会”视角下的长株潭高等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8 王建华;中国出国留学教育与留学人才外流回归现象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9 乔浩风;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生态学思考[D];东南大学;2005年

10 姚建华;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32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432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9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