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高校教育纠纷及其“缠讼”的解决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30 16:55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学生对自身权益的要求和重视程度日渐提高,教育纠纷急剧增加。同时高校教育纠纷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针对当前高校与学生教育纠纷的现状、新特点以及处理解决途径及其效果通过问卷、访谈、案件分析等实质研究,了解现阶段高校教育纠纷的产生原因、解决困境等,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当前高校教育纠纷“缠讼”这一特殊现象的产生成因和处理困境,,并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完善现有教育纠纷解决机制,提出内外教育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对策,研究建立以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ADR)解决高校教育纠纷的第三方机构的机制。本研究通过重新审视高校教育纠纷的特殊性和现存纠纷解决机制的不足,有益于完善现有的教育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和构建以ADR方式建立的高校教育纠纷处理机制,有利于相关教育管理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完善,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学校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al reform and the advancement of legalization, college students' demands and attention to their own rights and interests are increasing day by day, and educational disputes are increasing sharply. At the same time, the educational disput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lso show new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new characteristics, ways to deal with the disputes between colleges and students and their effects through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case analysis and other substantive studies. To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educational disput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to solve the predicament and so on, to analyze the causes and difficulties of the special phenomenon of "entangling litigation" in current educational disput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relevant theories, Improve the existing educational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put forward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ducational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linking countermeasures, study the establishment of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ADR) to resolve educational disput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rd-party mechanism of the mechanism. Through re-examining the particularity of educational disput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deficiency of existing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this research is beneficial to perfect the existing educational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and to study and construct the educational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established in ADR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beneficial to enrich, develop and perfect the relevant educational management theory,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cause, and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school and the harmony of the society.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0;D922.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家林;论高校教育纠纷纳入行政诉讼[J];南昌高专学报;2004年04期

2 陈久奎;;我国教育仲裁制度的建构研究——一种解决教育纠纷的新途径[J];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3 罗时贵;熊英;蔡建红;;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教育纠纷及其救济机制[J];教育与职业;2009年35期

4 刘鸣禹;王景斌;;教育纠纷的法律属性及解决机制[J];长白学刊;2006年05期

5 吴迪;;论教育纠纷二元模式解决机制的建立[J];老区建设;2008年22期

6 王洪成;国外教育司法制度发展概况评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年02期

7 吴殿朝;;教育仲裁制度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8 唐美娟;;从行政法看民办高校教育纠纷问题[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年03期

9 韦志明;;司法介入高校教育纠纷的评断标准[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石祥;;大学生教育纠纷的成因及解决途径[J];高校教育管理;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式军;;环境纠纷解决机制探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2 李桂荣;周芳红;;和谐社会视野下构建青海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思考[A];青海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邹继伶;;城市下岗群体的社会解决机制初探[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陈保中;;社会纠纷解决:行政机制及其优势[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5 张百灵;;跨行政区域水污染纠纷解决机制研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晓春;;对我国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现状评估及对策报告[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行政问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7·理论专刊)[C];2007年

7 刘晓芸;;论和谐语境下的水事纠纷解决机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周辉;高明阳;;论我国水事纠纷解决机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叶兰;;论跨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10 杨培雷;;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大危机与解决机制[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李勇;解决教育纠纷需要司法介入[N];法制日报;2003年

2 记者 陈娜;五沟营镇多举措破解信访难题[N];驻马店日报;2009年

3 李松邋黄洁 李晓华;奥运短期租房行情火纠纷多[N];法制日报;2008年

4 记者 彭磊 实习生 刘洋;武汉3G打通首个电话[N];湖北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袁定波;多元解决机制助力海事审判[N];法制日报;2009年

6 王夏斐;促社会和谐发展 建生活品质之城[N];杭州日报;2007年

7 周家旺;形成统一协调的解决机制[N];中国工商报;2004年

8 王慧卿 惠正一;美国贸易副代表:争论解决机制将化解贸易战[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9 王琦;完善社会纠纷的解决机制[N];海南日报;2006年

10 商务部条约法律司;“第三方”:中国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部分案例观察[N];国际商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猛;新农村建设视阈下的农村纠纷多元解决机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金YТ

本文编号:2450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450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b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