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论民族国家建设与西康师范教育的再兴和发展

发布时间:2019-07-03 13:19
【摘要】:国民政府时期,在边疆危机与民族国家建设背景下,刘文辉主持的西康政府,秉持"化边地为腹地"的"新西康"建设方略,高度重视教育及师范教育对边民的化导作用,西康教育及师范教育因此得以再兴与发展起来,并以西康建省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表现为由地方自主零星兴办向中央资助地方兴办发展,后期表现为由中央统管与地方分区推进向结构调整和质素提高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而且,它的再兴和发展,是在政府的规划主导和汉化边民的指导思想下实现的,并与边地的国民教育、边民教育的推进相配合,且以抗战期间西康建省后的发展最为迅速,这使其既带有浓重的官方色彩和计划性,又难免具有粗放发展与质量低劣的时代局限,使其对西康教育、文化、社会进步乃至边民的国族国家意识养成的化导与推进作用较为有限。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order crisi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state, the Xikang government, presided over by Liu Wenhui, adhered to the "Xinxikang"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turning the border land into the hinterland" and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guiding role of education and normal education to the border people. As a result, Xikang education and normal education were revived and developed, and Xikang Province was divided into two periods. In the early stage, the local independent and sporadic development to the central funded local development, and in the later stage, the development from the central administration and the local zoning to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Moreover, its rejuvenation and development was realized under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he government's planning and Sinicization of the border people, and coordinated with the n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border areas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border people's education, and the most rapid development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Xikang Province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which not only made it have a strong official color and planning, but also inevitably had the limitations of extensive development and poor quality, so that it ha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Xikang education and culture. The function of social progress and even the cultivation of national consciousness of border people is relatively limited.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社科学报编辑部;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化边疆建设与边疆教育转型——1935—1949年西部边疆师范教育研究”(批准号:11YJAZH056) 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民国四川师范教育研究”(批准号:09SA034)
【分类号】:G65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先强;;20世纪上半叶康区师范教育发展述论[J];西藏研究;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智,李一南;论清末民初的“尚武”之风对川阀混战的影响[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2 王敏;;清末四川女子学校教育兴起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李良品,崔莉;三峡地区科举时代的教育发展与人才分布[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4 吴洪成;;宋代重庆书院与学术文化的发展[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5 张颖夫;田冬梅;;晏阳初教育公平的理论与实践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启示[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6 许效正;;中华佛教总会(1912-1915)述评[J];法音;2013年04期

7 冉春;;清末留日生参与辛亥革命的原因分析及教育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11期

8 丁润生;传统书院与民办高校的对比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9 鞠玉华;岳程楠;;留日学生与清末四川教育变革[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曾莉;王荣成;;晏阳初教育实践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启示[J];生活教育;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建琼;;晏阳初抗战时期在四川的教育实践及其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苟安经;巴蜀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立程;西学东渐与晚清新式学堂教师群体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3 严奇岩;族群性和地域性:四川客家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张研;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省的社会教育[D];四川大学;2007年

5 张颖夫;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李占萍;清末学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7 许效正;清末民初庙产问题研究(1895-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易琴;知识传授与学术探究: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图景[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博;清末民初教育期刊对教学变革的影响之研究(1901-1922)[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秀;论大后方小说创作中的启蒙意识[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寅;建国初17年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刘晶;抗战时期大后方基础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奉莉;抗战时期大后方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徐海峰;清代山东义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梁雷s,

本文编号:25094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5094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6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