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纳米技术新生研讨课的实践与体会
[Abstract]:Freshman seminar is a kind of small class special discussion course for freshmen, which emphasizes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nd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with the direction of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Taking the appropriate course name and discussion content to lead the special topic discussion, taking the things and phenomena around it, taking the problem-driven discussion, taking the group as the team, cultivating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habit,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assistant teaching" role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 the interactive practice outside the classroom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successfully set up the seminar course for the freshmen of nanotechnology, and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has achieved good teaching effect in practice.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教务办;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基金】:2012年度上海交通大学特色实验项目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立项建设项目资助
【分类号】:TB383.1-4;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屈林岩;王向红;;美国大学FYE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11期
2 张红霞;;美国大学的新生研讨课及其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声皖;廖结林;;电大入学教育和美国大学FYE的比较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3期
2 张红霞;;美国一流大学本科课程纵向结构特点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10年05期
3 芦晓芳;肖雨;王清华;张天宝;杜慧玲;;基于模块化教学的高校物理化学实验教改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年12期
4 郭丽萍;韩良;;国外工科新生教学实例分析与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美国Lehigh University学习见闻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5 黄亮;蔡静;叶姗;;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审视与反思[J];广东化工;2013年04期
6 何华春;余忠亮;;新生研讨课上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效果调查研究——基于国内研究型大学M的调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7 黄爱华;;新生研讨课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04期
8 李杨帆;朱晓东;;科研训练计划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4期
9 林莹;刘小玲;尹秀华;陈德慰;杨志伟;;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教学研究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9期
10 朱培栋;郑倩冰;渠文博;康文杰;;开展研讨式教学 培养创新型人才[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4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王一军;从“高深学问”到“个人知识”[D];南京大学;2012年
3 黄芳;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式实践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金津;精英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国际经验与中国个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武晓军;新生研讨课任课教师的适应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3 吴雨涵;中美大学新生教育比较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2年
4 曲晓丹;美国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俊霞;张文雪;;新生研讨课:一种有效的新生教育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发达国家竞争纳米技术[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7年02期
2 华中一;美国的国家纳米技术倡议[J];世界科学;2000年11期
3 ;各国竞相研究开发纳米技术[J];陶瓷;2000年03期
4 陈劲松;;纳米技术正引发一场技术革命[J];民营科技;2000年02期
5 ;IBM研发下一代纳米技术获突破[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1年04期
6 张立德;纳米技术的战略地位和我国纳米技术产业发展的机遇[J];安徽科技;2001年05期
7 K.Eric Drexler ,金兴华;纳米技术的前景[J];世界科学;2001年12期
8 保罗·雷伯恩;纳米技术显身手[J];中国保安;2001年04期
9 沈国钧;营造环境 抓牢机遇 纳米技术是一个要让世界在二十一世纪重新洗牌的高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1年02期
10 岩生;纳米技术——一场新技术革命[J];建筑知识;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纳米生物的未来[A];机械工程未来二十年发展预测[C];2008年
2 袁哲俊;;纳米技术的最新进展[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赵先美;;浅谈纳米技术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A];2001年全国空调器、电冰箱(柜)及压缩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4 ;前言[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5 ;前言[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1年
6 李宝库;;纳米技术微电机展望[A];第七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郭涛;;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和药学领域中的应用与展望[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8 温永强;陈林峰;张志良;宋延林;江雷;;基于DNA纳米技术的组装和功能化[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马跃东;;积极探索纳米技术产业化的途径[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10 韦晓洁;胡庭俊;;兽药纳米制剂的研究概况及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山;微观世界魅力无限[N];科技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苏娟;纳米技术研发要有中国特色[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5年
3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关注纳米 信任科学[N];科技日报;2007年
4 高原;开发和应用纳米技术应确保安全[N];中国社会报;2007年
5 刘波;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在浙大揭牌[N];大众科技报;2008年
6 姚蕾;纳米技术给印刷油墨制造业带来新机会[N];中国包装报;2010年
7 任荃;纳米,小身材大危害?[N];文汇报;2005年
8 记者 蔡立军;纳米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在津搭建[N];中国冶金报;2006年
9 卜晓明;“纳米”被捧得很神,但会不会有“毒”?[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任红轩;日本的纳米技术政策分析[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Javed Rafique;电纺法制备定向纳米材料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余海峰;新型AgC电接触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3 习东;纳米颗粒基因探针的制备及其在检测肝炎病毒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韩晓刚;纳米杂化结构的DNA控制自组装及功能DNA纳米机器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马海松;汽车用高性能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艾仕云;纳米半导体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在化学需氧量检测中应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旭龙琦;基于微纳结构阵列的全色彩颜色调控新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王永国;双亲短肽的超分子自组装及其在仿生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9 王雷;有机—无机复合纳米材料的软溶液过程合成及其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周民;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可控合成与表征[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健;纳米技术进展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2 魏璐璐;纳米技术的哲学思考[D];山西大学;2006年
3 卢继光;滚子链应用纳米技术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牟方静;纳米技术的社会建构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9年
5 赵桂亭;纳米技术的社会控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6 代正巍;纳米技术应用的环境伦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7 胡冰;纳米技术的辩证思考[D];渤海大学;2013年
8 魏绮芳;关于纳米技术的社会认知及风险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周珊;纳米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帆;对纳米技术伦理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09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509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