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团队合作机制
[Abstract]:We have been inv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for more than 20 years, and we have realized that teamwork mechanis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t. The specific methods are as follows: (1) to set up a team: 7 teachers and subject leaders with positive ideological style are selected from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rooms and adjacent departments of the college to form a team, and each member participat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team through leading role. (2) create a pleasant and United working atmosphere: a good working atmosphere is conducive to each teacher's efficient study and work. Team leaders play a key role in creating this atmosphere. On the premise of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ir own quality, the responsible person tak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and each teacher as the work goal, arouses the enthusiasm of each member of the team and team, and provides true help for him to study for his degree, promotion and housing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and conscious maintenance of all members, a harmonious atmosphere of mutual respect, unity and cooperation,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and common progress can be formed in the team and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room. (3) discipline development promotes the team construction: subject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are the cause and effect of each other. Team members come from different disciplines and provide condi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ed teaching content and model as well as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Young teachers are trained in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hinking methods and practical ability in the team members' research group. Through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team members and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research groups, the new achievements and new topics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are constantly produced, the highly educated talents are attracted to join the teaching tea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and the teaching team is promoted, an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each teacher is improved.
【作者单位】: 泸州医学院高等医学教育研究所;泸州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泸州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分类号】:G64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荣洪;;浅谈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J];魅力中国;2009年28期
2 时昌云;;略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0年02期
3 李小萍;;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评论;2010年05期
4 王晶晶;李建辉;;高等学校精品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之探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汪应洛;李怀祖;郑叔良;张正祥;;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结构的预测与初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3年01期
6 甘绳武;李桓;农世斌;高领;;广西农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十年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探讨[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1991年S1期
7 覃天有;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Z1期
8 方子节;;从战略高度重视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9 惠清法;韩继明;;我院师资队伍建设状况分析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1997年01期
10 曾绍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认识[J];中国高教研究;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传富;高红岩;;实施“塑形工程”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筑牡丹江市教师队伍建设“塑形工程”模式实验报告[A];走进新教育: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成果集[C];2006年
2 韩乃旭;;加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3 汪洋;;深入小学调研学习 加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4 李婉;;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惠峗;刘阳;;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模型及策略分析[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肖立新;;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绩效问题研究[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7 林钦松;;高绩效团队与辅导员队伍建设[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10年
8 王兆华;;浅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建设[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9 王兴国;苏幼坡;;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问题及对策[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白春微;;贵州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构建[A];第一届贵州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霄兵;10年,,教师队伍建设成绩巨大[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记者 郭复兴;大力加强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N];新疆日报(汉);2002年
3 本报记者 耿显家 陆航;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的关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记者 朱振岳;浙大教师队伍建设新招迭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记者 沈雅屏;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N];新疆日报(汉);2004年
6 南城一中;科学发展出特色 文明校园创和谐[N];抚州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翟帆;教学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学校两大要务[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韩勉 本报通讯员 丁玲辉;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N];西藏日报;2001年
9 通讯员 龙锋;蓝山强化教师队伍建设[N];永州日报;2009年
10 史建新;东胜区创新方式“出实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丽;大学创新团队成员心理契约对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秀丽;大学生团队学习的有效运行机制与培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韩国元;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4 王磊;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怡然;高校创新团队信任构建及其影响绩效的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刘艳华;高校学科组织结构及创新行为与学科创新能力的相关性和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7 彭杜宏;基于问题解决的大学生团队学习认知互动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8 蔡德章;基于成员合作的高校创新团队组织有效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池颖;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张海燕;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成长性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皇甫晓波;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D];西南大学;2010年
2 贾秀丽;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思考[D];中北大学;2010年
3 杨丽杰;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4 王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5 汪洪;面向二十一世纪高校“两课”教师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柳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凯;高校—地方研究院合作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张法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9 杨硕;美国优秀大学毕业生从教途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庆昕;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170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517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