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模拟与仿真: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发布时间:2019-09-10 09:23
【摘要】:在当今大数据时代,基于模拟与仿真的工程科学(SBES)在诸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SBES在提高工程师实践与创新能力以及拓展科学理解力方面也不断体现出巨大优势。本文着重讨论了SBES的内涵及发展,以及将模拟仿真引入工程教育的必要性,并详细介绍了仿真思维逻辑以及基于模拟仿真的工程教育模式框架和路径图。
【图文】:

工程教育,数据来源


。2010年7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九校联盟(C9)的西安会议发表“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确定了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声明认为,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潜移默化地使他们养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计算思维”方式[24]。教育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陈国良院士(2011)提出了计算思维课程的总体框架和内容规划及其课程构建[22]。仿真思维是计算思维的深化,如图1所示。图1SBE&S工程教育模式下的仿真思维数据来源:根据Sandia(2004)修改仿真思维的知识基础包括数学、计算科学和工程科学,其中数学知识是基础,计算科学知识是实现手段,工程科学知识提供了应用情境。三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与基于逻辑推演的理论思维和基于变量间抽象关系的实验思维不同,仿真思维具体包括五个关键步骤:(1)数据采集。是利用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装置,从系统外部采集数据并输入到系统内部的过程。在大数据时代,数据采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计算机与外部物理世界连接的桥梁,需要有关研究对象特性的工程知识、与传感器激励器等器件相关的硬件知识、应用软件和信号传输调制等领域的知识。数据采集过程是仿真思维的起点。(2)知识管理: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34—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

路径图,工程教育,专业人才


标,以强化计算机基础和数学建模基础技能为主。在专业教育阶段(大二)应以提升实践能力为目标,以专业课和单科专业实践课为途径培养学生基于专业知识的问题识别与建模能力。在专业实践阶段(大三),以提升协作能力为目标,以跨学科项目协作及仿真实践课程为途径进行仿真环境下的综合性设计训练。在考核与认证阶段(大四),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以竞赛、认知实习、面向现实问题的跨学科仿真实践为主要途径进行面向现实问题的仿真设计,以仿真设计作为现有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有益补充(如图2所示)。图2将SBE&S嵌入传统工程教育3.SBE&S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将SBE&S嵌入工程教育的同时,,为实现仿真提供平台如设计仿真系统、仿真算法、仿真软件等方面的SBE&S专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当前SBE&S专业人才在国内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而当前在欧洲与SBE&S有关的教学项目已达51个(见表1),如德国的亚琛工业大学、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和瑞士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都已经有了十分成熟的教学项目。表1欧洲SBE&S教学项目开展情况国别项目数国别项目数奥地利3挪威2丹麦1波兰1芬兰1西班牙1德国16瑞典4法国4瑞士2爱尔兰1英国7意大利3荷兰5小计51数据来源:Marek&Christian(2010)在充分研究国外SBE&S专业人才培养项目的基础上,笔者提出我国SBE&S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图(如图3所示),其特点是把SBE&S专—35—模拟与仿真: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基金】: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委托项目“基于仿真和模拟的工程教育模式创新”
【分类号】:TB-4;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朱高峰;;中国的工程教育——成绩、问题和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2 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解读[J];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09期

3 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1期

4 庄茁;;适应全球化的基于仿真的工程与科学[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9年2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进忠;毛慧贤;;普通本科院校纺织材料学课程教学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5期

2 何斌鸿;侯朝辉;唐课文;阎建辉;;地方院校化工类“三平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7期

3 钟志奇;;生态理性哲学视野下的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李玮;;提高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肖川;张向东;;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与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5期

6 贾茹;郝长胜;裴衣非;;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的计算思维教学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25期

7 张晓如;张再跃;;计算思维与创新教育[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28期

8 姜永生;;基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型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14期

9 朱春华;;基于计算思维与应用能力的中学程序设计教学[J];福建电脑;2012年04期

10 杨善林;黄志斌;任雪萍;;工程管理中的辩证思维[J];中国工程科学;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崔军;回归工程实践: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徐斌;创新型工程人才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陈国松;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宏德;改革开放以来地方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王青爽;华中科技大学工科本科实践教学现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袁云沛;高等工程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4 唐奇良;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的创新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房保俊;本科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调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姚茜;强化工程类本科生实践能力的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贾卫辉;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教育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谷韶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目标的认知[D];中南大学;2012年

9 牟琴;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学习的模式研究与实践[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妍;基于CDIO的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J];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09期

2 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解读[J];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09期

3 董荣胜;;《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呼唤教育的转型[J];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聪;结构系统可靠性理论与模拟算法[J];强度与环境;1997年04期

2 芮庆,胡宗武,孙小明;车辆振动模糊控制的仿真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1997年03期

3 李超,陈煜;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台冷却水量模糊控制研究[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4 段华,李国康,高广君,阎明印;气动矛动力学分析及仿真[J];沈阳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高钦和,郭晓松;液压系统仿真中的病态问题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2年06期

6 赵艳艳,陈峰,龚欣,于遵宏;径向基网络在密相气力输送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2年05期

7 林贵平,张靓;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的性能仿真[J];太阳能学报;2002年04期

8 佟桂芳,徐德龙;大颗粒流化床内压力波动现象的仿真研究[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李中复;轴向柱塞泵压力噪声与实验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3年01期

10 张长奇,张弼,王存堂;智能液压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农机化研究;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宝龙;韩林俊;石文星;李先庭;;基于制冷剂泄出的涡旋压缩机容量调节技术[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徐静;苏顺玉;秦妍;;制冷系统仿真中R410A及R407C的热力性质计算程序[A];第八届全国空调器、电冰箱(柜)及压缩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明岗;;热电制冷片的模拟仿真[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建森;王峥嵘;张玮;;基于MATLAB的模糊PID径向柱塞变量泵恒功率控制的仿真[A];第四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周城;杨华勇;;微米级圆环缝隙液固热耦合流动研究[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刘浩;张春路;丁国良;;逆流型蒸发器稳态分布参数模型[A];上海市制冷学会一九九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7 詹涛;张春路;丁国良;;基于学习率优化和调整方向选择的改进BP算法在制冷系统仿真中的应用[A];上海市制冷学会一九九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周永明;孙文哲;陈芝久;;控制用制冷系统建模与仿真综述[A];上海市制冷学会一九九七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逯广大;韩国华;靳晓雄;;应用统计能量分析方法对车内噪声仿真的研究[A];2007年APC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夏云峰;王其东;;汽车仪表台振动特性分析[A];第二十一届全国振动与噪声高技术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荣;广义脉码调制液压伺服控制的理论和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崔博文;噪声测量用机械臂的结构及控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3 李杰;面向产品设计的数字化功能样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2007年

4 钟晓晖;微型制冷系统仿真与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5 王军强;基于约束理论的产品组合优化决策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吴石林;球冠钹型换能器建模、仿真及优化设计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王政;基于交互驱动的虚拟样机动力学建模技术研究与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8 岳庆兴;卫星三线阵TDI CCD相机成像仿真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9 贾艳;资源受限项目调度问题的仿真优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杨亮;基于仿真的制冷系统稳健设计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隋云龙;模具研配液压机双缸同步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2 陈春明;比例阀选择及其工作回路的CAD软件开发[D];燕山大学;2005年

3 汪新国;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液压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王峰山;液压单轴振动筛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5 罗小梅;电液比例变量泵控马达控制系统的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6 杜明星;燃气机热泵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鄢杰;考虑人因的流水线生产物流研究与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王芳;液控磨粉机加载系统缓冲性能的结构参数优化[D];郑州大学;2006年

9 靳莲;电液伺服阀优化设计[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10 方敏;基于气动人工肌肉隔振平台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339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5339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b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