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效率及其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知识溢出机理及引导策略研究”(编号:71373103)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问题研究”(编号:2011ZDIXM033)
【分类号】:G6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雪;陈兴明;;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研究的新进展[J];高等理科教育;2012年01期
2 谢友才,胡汉辉;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效率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金辉;大家风范的丰富内涵和深刻启示——学习教育部对潘懋元先生评价的体会[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龙鹏;张燕玲;;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科研应用化”的价值取向[J];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赵宗更;薛晓萍;刘兴国;;论高等教育的适应性与自主性——对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的再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03期
4 杨明宏;祝峰;;呐喊·匡正·引领——潘懋元“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理论”之解[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1期
5 陈晓丽;;我国地方高校职能定位误区的审视[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6 蒋华林;周雪;李华;;重庆市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周长安;新建本科院校教育质量制约因素初探[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张蓉;;重构中国大学理念的理论与实践[J];沧桑;2010年06期
9 贾永明;;论通才教育培养[J];沧桑;2011年01期
10 林志雄;;浅论如何加强大学生素质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东;季振洲;史先俊;刘松波;;“少而精”的教学原则及其在“计算机组成技术”课中的应用[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2 张立新;王雅林;林涛;;教育与社会互动的机理释义及其调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2 冯平;压抑与超越:高校管理异化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卢晓旭;基于空间视角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谢亚兰;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及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马君;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反思与建构[D];天津大学;2011年
6 王勇;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成本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田建荣;中国考试思想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9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10 柯佑祥;民办高等教育盈利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惊涛;基于DEA的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马楠;基于课题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晓雪;江西省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绩效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刘燕;公共治理视野下的民办高校管理[D];南昌大学;2010年
5 张伟;我国高校负债对高校发展影响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林艺芳;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演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郑扬波;我国民办高校外部治理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晓利;论老子生态思想与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D];河南大学;2011年
9 刘成波;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道德教育[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党曲楠;高等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晓蒙;;科学质量观: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理念[J];大学(学术版);2010年09期
2 马万民;;试述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与建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3 李国强;刘玉静;;认同、冲突与融合: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哲学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4 林正范,贾群生;高等教育质量概念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5 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江苏高教;2000年01期
6 赵蒙成,周川;高等教育质量:概念与现实[J];江苏高教;2000年02期
7 邱梅生;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研究综述[J];江苏高教;2002年01期
8 王建华;;高等教育质量:话语的视角[J];江苏高教;2009年02期
9 邱均平,赵蓉英,余以胜;中国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的理念与实践[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年01期
10 余小波;;高等教育质量概念:内涵与外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英;;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新葩——读《高等教育评价概论》[J];中国电力教育;1989年06期
2 沈志莉;高等教育评价方法述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3 陈谟开;高等教育评价概论[J];中国高教研究;1988年04期
4 李灵;美国高等教育评价给我们的几点启示[J];科技导报;2002年03期
5 张国祥;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一个引导我国高等教育真正走上经济主战场的重要手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6 沈志莉;中外高等教育评价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7 荀振芳;高等教育评价的教育性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8 谢峰;;对我国大学排行的思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6期
9 刘军山,徐枞巍;高等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质量问题的理论探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许克毅,赵军,潘瑾;实践理性:高等教育评价的哲学审视[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波;谭颖;徐娟娟;朱启臻;;世界一流涉农大学专业设置的特点[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王文杰;董静;李振兴;;浅析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趋势[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3 蒋兆雷;;近30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回顾与展望[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刘电芝;金盛华;;跨越两性界线——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现状与成因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吴铁钧;王立;;大学新生适应性及其倒N型发展趋势[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胡涌;柳晓玲;张仕固;王玲;粟俊红;;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架[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王涛;陈国民;杨继平;;对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思考[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严全治;苗文燕;;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非均衡发展实证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郑隆p
本文编号:2534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534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