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试论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创办登州文会馆的缘由

发布时间:2019-09-16 12:33
【摘要】: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创办与西方传教士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传教士创办了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先驱者,同时也为中国早期现代化发挥了推动作用。美国传教士狄考文所办的登州文会馆被称为中国第一所教会大学,同时也是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它不论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还是在基督教在华传教史上都具有突破性与里程碑性质的影响。狄考文之所以会成为在华创办教会大学的先驱者,既是由于当时历史潮流的驱动,也与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及人生感悟有着直接的关联。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K252;G649.29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华杰;狄考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晓文;;清末新政对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作用[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李辉;;传教与新闻的角色替换 西方影响中国方式的历史变化兼以卢斯与《时代》为例[J];上海文化;2010年01期

3 于建胜;高建华;;试论劳乃宣的教育思想及实践[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董宝良;蔡元培整顿与改革北京大学的历史经验[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金保华;;挑战与应对:近代教会大学的教育改革[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陆安;;试论抗战胜利后青岛基础教育的复建[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周谷平,陶炳增;近代中国大学校训——大学理念的追求[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8 刘星;;“法律”字词的使用是怎样实践的?——在“康熙世界”与“孟德斯鸠世界”之间[J];清华法学;2007年03期

9 郭长刚;罗马帝国基督教政策探析──兼论基督教文化的本位主义特征[J];齐鲁学刊;2002年02期

10 黄忠廉;;明末清初传教士变译特性之考察[J];求是学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周建树;;辛亥革命前后湖南人的日本观[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刘功君;;晚清留日经费的筹付与管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3 王国平;;略谈江苏现代化启动的“非制度化推动”[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吴伯娅;;碰撞与裂变——清代前期中西关系刍议[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5 邹小站;;国是、议论、风气与西学东渐——以洋务时期为例[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爱芬;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路莹;洋教习与晚清新式学堂的建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林红英;李鸿章实业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高职教育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双钰;清末民初(1902-1919)高等小学历史教科书编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秦奋;清朝晚期至民国中期福州女子教育研究(1850-1937)[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林洁;民国时期福州教会中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余雅卿;兴化美以美会文教事业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合成;上海早期教会学校体育的历史考察[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10 于相燕;民国时期山东教育经费研究(1912-1937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任东升;中国翻译家与《圣经》翻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王宏凯;清末“学校教科书委员会”史略[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3 王业兴;基督新教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影响[J];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竞;略谈东吴大学建校经过[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2 傅琼;;美国与近代中国高等农业教育[J];中国农史;2007年01期

3 胡瑞琴;;美国传教士狄考文与登州文会馆[J];兰台世界;2008年03期

4 杜敦科;;近代教会学校儒学教育考察——以登州文会馆为个案[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 刘景;;早期中美文化外交中美国传教士的角色探析[J];考试周刊;2010年40期

6 高黎平;;林乐知的翻译活动与晚清政治变革的互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许德雅;;近代中国科举制度向学位制度演进的历史轨迹[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7年04期

8 曹立前;基督教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文化活动及其影响[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9 景晓萍;;略论近代美国新教传教士在华的教育活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田正平;;教会大学与中国教育现代化[J];文史哲;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渭滨;;我读《近代中国》[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2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3 ;《近代中国》第1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4 陈绛;;陈兰彬《使美纪略》[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5 ;《近代中国》一至九辑目录[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6 吴雁南;;戊戌维新运动与近代中国民主主义运动[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7 刘曙东;;近代入城流民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潘兴明;;关于近代中国海外移民动因的考察[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吴浪波;;互助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10 胡瑞琴;;晚清传教士教育论著及对近代中国初等教育的影响[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近代中国的抉择[N];光明日报;2009年

2 韩亚光;近代中国的两种趋势[N];团结报;2010年

3 马照南;具有世界眼光的爱国者[N];人民日报;2005年

4 雷颐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近代中国的公共空间[N];经济观察报;2007年

5 侯中军;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标准与数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吴晶;展现近代文化史研究新成果[N];人民日报;2007年

7 董炳月;日本人游记中的近代中国[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8 朱宗震;近代中国“大资本家”语录[N];南方周末;2007年

9 汪秀枝;还原史实 探索真相[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10 邢宇皓;我国首部完整近代通史编纂完成[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辉;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D];浙江大学;2005年

2 毕苑;中国近代教科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龚咏梅;“脱胎换骨”的近代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鑫磊;近代中国社会代际关系的历史考察[D];复旦大学;2008年

5 傅静;意识形态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D];山东大学;2005年

6 张佳余;近代东北开埠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岳宗福;理念的嬗变 制度的初创[D];浙江大学;2005年

8 倪琳;近代中国舆论思想演迁[D];上海大学;2010年

9 刘训华;清末浙江学生群体与近代中国[D];上海大学;2010年

10 徐涛;自行车与近代中国(1868-194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晶裕;近代中国教会女学研究(1840—1919)[D];吉林大学;2007年

2 赵成日;教会学校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8年

3 王智玲;传教士: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永起;浅析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曲折发展与海关税率的变化(1840-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宋凌迁;使命与求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祥斌;神圣与世俗之间:齐鲁大学乡村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程二奇;近代中国行业组织的历史变迁[D];郑州大学;2004年

8 王立璋;“存、废”之间[D];郑州大学;2005年

9 杨红星;留美医学生与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D];苏州大学;2006年

10 康菲;浅谈中国近代女佣[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361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5361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3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