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利用微博平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9-12-02 00:20
【摘要】:伴随着2010年微博元年的到来,中国进入微时代,微博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当下大学生所青睐的媒体,受到热情推崇。 微博,即微博客(Micro Blog),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建立个人社区,发表140字以内的信息,并即时更新、即时分享。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基础上建立的信息发布、分享、传播、获取的平台。 2006年3月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推出Twitter,2009年8月份我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2010年也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 微博传播快速高效和便捷、开放、语句简洁、内容的自由独创性、互动性性强。能以最便捷的方式发布和分享信息,没有地点、时间等限制;微博使用门槛低、信息发布自由又决定了其主体与内容的开放性;140字左右的语句限制,简洁明了,可自由发表意见、抒发情感,相互跟随分享,随时沟通。 目前高校与学生使用微博较为广泛,通过以发放调查问卷形式对安徽农业大学在校生进行调查,181份有效问卷中有76.8%的学生已开通微博,,开通人数中坚持每天都关注的占42%,可见微博在大学生中使用的频繁;高校方面开通官方微博之势仍在蔓延,校内各组织团体微博微层出不穷,热热闹闹的在课堂上开展微博的同时也有一些高校和校方团体组织微博冷清,基本处于“冬眠”状态,形同虚设。 微博的发展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使思想政治教育成本降低、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方位的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学习之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更加丰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和针对性更强,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的同时也使其教育内容变得复杂,网络文化冲击学生的思想、弱化传统观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与效果。 微博是把双刃剑,在对微博有全方位分析与了解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必须坚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不放弃的前提下结合微博这种新媒介,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规避不利影响;另外由于“微博”自身的发展性需要我们不仅要对其进行专业的研究还要进行跟踪研究,结合时代特点进行深入分析;要树立官方微博的权威效应,树立公信力;加强微博的管理。使学校、教师、学生形成合力,建立三位一体模式共同维护微环境,打造健康微博交流平台,发挥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新形势下,利用微博构建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平台,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它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和有益补充。
【图文】:

中国网,职业结构,统计报告


图 1:中国网民职业结构另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报告统计截止 2012 年 12 月,中国微户人数达 3.09 亿,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CNNIC)发布的《第 28 次中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1 年 6 月底,微博用户数量达到 1相比,并较 2011 年底的 2.5 亿相比增长人数为 5873 万人,涨幅为 23.5%民中的微博用户涨幅为 6%。截止 2012 年底有 2.02 亿网民用手机登微博,达 65.6%的微博用户使用手机终端访问微博,移动化的用户行为让微博成动互联网时代之下最具发展潜力的产品之一。下图为作者引用自中国互联发展情况统计报告中的 2011—2012 年中国微博用户数量及使用率。

网民,使用率,用户数,团委


图 2:2011-2012 年中国微博用户数及网民使用率团中央学校部委于 2011 年 11 月 30 日下发通知,高校团组织微博体在全国全面启动。微博风靡高校之势势在必行。高校团组织微博体系按照体设计、分层建设、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逐步推进,分为团中央学校方微博、省级团委学校部官方微博、校级团委官方微博和班级团支部微博层级,各级别团委微博主页都醒目的登载统一的团徽标志和“精彩微博团春心连心”的形象口号。各层级团委分别在腾讯微博平台和移动微博平台构,形成相互关注、信息共享、特色各异、优势互补的微博体系。此次高组织微博体系的建设的目标是:利用微博工具为各级高校团组织尤其是基支部提供一个展示支部建设、组织支部活动、提高彼此交流的平台,建立高校团委组织与广大普通大学生之间平等化、多层次、便捷、快速、丰富的交流沟通渠道和互动机制,建构四级高校团组织网络化机制,既增强团尤其是基层团支部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也通过全国高校团组织微博形成对大学生进行正面思想教育引领的整体规模效应。从功能上看,除实通微博的信息即时发布、及时更新功能外,还可实现各级团组织之间工作的准确、快速传递、组织开展线上活动、及时展示工作精彩内容、为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扬;;微博客:自媒体时代的话语快乐[J];今传媒;2010年01期

2 许卓;;微博客的传播优势及发展前景探析[J];今传媒;2010年01期

3 殷俊;孟育耀;;微博的传播特性与发展趋势[J];今传媒;2010年04期

4 郭艳霞;;关于高校微博管理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1年11期

5 喻国明;欧亚;张佰明;王斌;;试论微博的中国本土化发展战略——一种基于用户培育的差异化竞争[J];当代传播;2010年02期

6 余文武;杨轩宇;;“微博客”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9期

7 林书兵;徐晓东;;微博客及其教育应用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8 潘亚楠;;微博客Twitter探析[J];东南传播;2009年12期

9 曹莉莉;王峰;;运用微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10 苏丽辉;;基于“微博”平台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0期



本文编号:25685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5685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9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