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高等工程教育中的机器人教育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0-03-14 02:16
【摘要】:在强调高等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背景下,针对我国高校以智能机器人技术为载体所开展的高等工程教育和工程实践在学科交叉、学科前沿和工程实践三个典型方面存在的不足,论文结合我校开展机器人教育的现状,对我校在开展机器人教育中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实践效果进行了展示,在建立层次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环节,代表性的专题讲座和阶梯式的科研团队等方面对以机器人技术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实践表明,多方位的工程感知、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多样化的实践教学过程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其效果更为直接的表现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实际工程案例中,同时也为高校开展以机器人教育为载体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模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婷婷,买楠楠;基于大工程观的美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特点分析——麻省理工学院与斯坦福大学工学院的比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2 董翠敏;刘永强;;以机器人教育为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9期

3 王益;张剑平;;美国机器人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健;;综合化与实践化——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张建华;;论工科大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J];才智;2010年29期

3 祁红志;;大工程观理念下的产学研合作教育[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6期

4 纪俊玲;;工科院校基础课教学质量的现状与对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郝永梅;邵辉;王凯全;葛秀坤;;从被动参与到主动探索——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大家;2010年20期

6 龚玉;陈敏;;中美高等工程教育本科课程设置的比较——以上海交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为例[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年06期

7 王龙海;邹连英;田斌;;基于边界再设计理论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探索[J];中国电子教育;2009年03期

8 倪彤光;杨长春;;基于“大工程观”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福建电脑;2009年01期

9 赵婷婷,雷庆;课程综合化: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10 王雪峰;曹荣;;大工程观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葛秀坤;邵辉;;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的探讨[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齐华;;以大工程理念构建多学科现代工程教育平台[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Course Group Development of Fundamental courses for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Based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孙自强;;仪器仪表专业工程教育探讨[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全国仪器仪表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斌;创新型工程人才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明;新型“工程与公共政策”硕士学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王小威;促进创造力发展的青少年机器人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肖鑫;麻省理工学院本科课程设置及特点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瑾;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茜妹;大学课程综合化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6 高海燕;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若干问题探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石磊;工程教育中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赵锐;中美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建议[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庄哲峰;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工程人才培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10 董娜;基于工程素质的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辉;冯晓宁;李积武;王庆泉;;《机器人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研究——基于项目任务的教学法[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殷蔚明;谢靖;许鸿文;任雁胜;;普及机器人教育:工科高校创新教育的一剂良方[J];成功(教育);2007年08期

3 谢迪斌;把培养创新能力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始终——关于高校创新教育的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万佑红,蒋国平;机器人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年04期

5 张云洲;吴成东;崔建江;丛德宏;;基于机器人竞赛的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年01期

6 ;回归工程 多样化 宏观管理──赴美考察报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年01期

7 周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8 沈致隆;哈佛大学和MIT的人文艺术教育及其哲学思想[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9 祝龙记;郑晓亮;;基于机器人制作平台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孙立宁;科研、教学、产业三位一体,争创世界高水平的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浔江;谈工程教育中基础理论课的数学体系[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77年03期

2 路甬祥;薛继良;;现代工程教育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8年04期

3 路甬祥,,王沛民;工业创新和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年02期

4 上官军;突出工程教育特点 深化教学改革[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5 劳伦斯·P·格雷森;陈慧芳;;美国工程教育简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81年02期

6 张维;;工程教育与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J];群言;1992年04期

7 沈举薇;;巴勒斯坦的工程教育[J];世界教育信息;1999年02期

8 吴绍芬;工程教育的全方位改革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动力源——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访谈[J];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22期

9 刁其君;加强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王沛民;;领跑中国工程教育研究与实践——祝贺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的成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晓玲;;探索案例教学模式创新,促进素质教育发展[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叶飞霞;张金山;童建福;余新然;游龙桂;;构建“形势与政策”课程“纵向团队”教学模式的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3 ;第一节 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4 杨高学;李永军;杨宝凯;;如何提高地质类大学生实习质量[A];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国科协第22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蔺洁;韩连茹;;如何在一堂演示实验课中实施创新培养[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6 刘水凤;;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困惑与思考[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邱林;;在研究生教学中实施开放互动式专题讨论的研究与实践[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文娟;周美兰;戈宝军;;香港中文大学双语教学模式对高校双语教学的启示[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9 孙韬;熊兰;侯世英;;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PBL课程的教学模式浅析[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10 简毅文;陈超;毕月虹;尚春鸽;;“参与式”教学模式初探[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金振蓉;工程教育发生重要变化[N];光明日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王劲松;工程教育亟待改革[N];光明日报;2003年

3 记者 姜澍 实习生 李莹;工程教育不是培养高级技师[N];文汇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徐敏 实习生 丁学勤;工程师应能动手动脑动口[N];解放日报;2006年

5 记者  张莞昀 通讯员  屈彩云;要努力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大学工程教育[N];新清华;2006年

6 记者 刘玉;全国人大代表王祖温:工程教育应改变“学术化”倾向[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记者 王乐;上海启动“卓越教育”计划[N];文汇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赵婀娜 冯琨 刘思思 整理 教育部副部长 陈希;让未来的工程师卓越起来[N];人民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刘微;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工程教育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赵凤华;大学工程教育与大学发展研讨会召开[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秧琼;基于知识体的资历框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张守波;数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统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宗世英;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视觉素养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治勇;基于网络日志的师范生自主学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夏建国;技术本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9 余晓;面向产业需求的工程实践能力开发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康全礼;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阳;中国医科大学“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授课效果的初步评价[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2 辛志成;论研究性教学[D];山西大学;2008年

3 刘莎莎;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王旭红;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成晓;大学开展项目学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李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杜迎春;高师《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活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洪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三·二”实践教学模式探讨[D];苏州大学;2008年

9 宫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曾美玲;高校扬长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868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5868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d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