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中国近代教育学科教授职业行为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25 19:54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国的高等学校中基本得以确立。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中国的高等学校中,有了以教育学为专业的教授。近代是中国教育学科发展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教育学教授的职业行为对推动学科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这一时期教育学科教授的职业行为,无疑对教育学科今后的发展有一定启示作用,对从事教育学研究的学者也有一定借鉴意义。本论文遵循“以史为鉴”的原则,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典型个案研究法,就中国近代教育学科教授的职业行为进行了详细深入的探讨。 第一章绪论。阐述了论文的选题缘由与教育学教授相关的研究成果;对教育学、教授、职业行为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确定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中国近代教育学科教授教学活动分析。主要从讲授课程和编写教材讲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这一时期教育学教授无论是讲授的课程还是编写的教材讲义,门类都相当广泛,涉及了教育学科的方方面面。 第三章中国近代教育学科教授科研活动分析。一是译介国外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通过翻译国外的教育学著作,在教育刊物上发表介绍文章和邀请西方教育学家来华讲学等方式,把当时世界范围内较为流行的教育理论和思潮都介绍到国内,令人耳目一新。二是创立中国的教育理论。教育学科教授在对国外教育理论和思潮反思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提出适合国情的新理论。以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为例。三是创办教育学术团体。教育学科教授借助这一平台,研究相关的教育理论问题、实践自己的教育主张。 第四章中国近代教育学科教授服务社会活动分析。一是服务中小学教学实践活动。主要以俞子夷推广设计教学法为例。二是服务社会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以俞庆棠的民众教育实践活动和陶行知的“工学团”实践活动为例。 第五章余论。分析了学科性质对教育学科教授职业行为的影响以及中国近代教育学科教授职业行为对学科发展的影响。 教育学科兼具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双重性质决定了教育学科的教授不仅致力于教育理论的研究,而且对教育教学实践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格外关注。这对于今天教育学的发展不无启示。中国近代教育学科教授职业行为推动了分支学科的建立,促进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形成;推动中国教育学科科学化;使中国近代教育学科紧随世界教育学发展趋势的同时努力使之中国化。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64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锡槐;教育哲学[J];高教探索;1986年04期

2 张大民;;关于中国近代教育性质的思考[J];教育评论;1993年03期

3 黄济;中国近代教育风云——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J];教育研究;1998年05期

4 杨启亮;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科的发展问题[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5 刘海峰,张亚群!导师;高等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提要[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6 汪基德,席琴;教育学中概念泛化的趋势、危害及原因[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年03期

7 黄白;面向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高师教育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4年04期

8 高山波;;论中国近代教育主题的嬗变[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柯延;;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揭晓 人教社、课程所课题获基础教育学科唯一的一等奖[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年10期

10 金诚;;非师范类院校教育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以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为例[J];教育与现代化;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卜玉华;;试论人文学科领域中的教育学尺度[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张琦;;试析留日学人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3 肖忠生;;论严复与中国近代教育[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4 王剑;;商务印书馆与近代西方教育学理的东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杨学新;;袁世凯与中国近代教育[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6 聂琴;;从“自在”走向“自为”——论成人教育学科建设及大学的成人教育责任[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7 陈桂生;;略论中国教育史研究中的“以今度古”现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8 潘华;樊世永;娄思未;;论德国军国民主义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9 王红;;论中国近代教育文献的基本特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胡艳;;清末绅士阶层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YMG记者 凌云鹏;晚清登州:中国近代教育的摇篮[N];烟台日报;2010年

2 李庚靖;教育学科建设的新发展[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沈群 书评人;学科·思想·学术[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4 施宣圆;中国近代教育的“领跑者”[N];文汇报;2004年

5 ;新时期如何建设教育学科?[N];光明日报;2011年

6 叶澜;为了教育学科“明天”的反思[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记者 计亚男;福州船政文化受关注[N];光明日报;2008年

8 陈杰 卜瑜 邓柱峰;国家竞争在“民智”而非“腕力”[N];广州日报;2011年

9 杜以德 柳士彬;成人教育学科建设回顾与反思[N];光明日报;2005年

10 史馆文;中国近代教育和官吏选拔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N];中国档案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丰向日;“教育平等”观念在中国(1840-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健;我国教师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及学科体系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孙广勇;社会变迁中的中国近代教育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晓宇;英国师范教育机构的转型:历史视野与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庞庆举;教育学的人性假设与理论构建的关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梁燕玲;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杨建华;中国近代教育期刊与近代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尚洪波;大学的伦理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福春;美国教育学演进史(1832-1957)[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敏;中国近代教育学科教授职业行为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马霞;中国近代教会女校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徐娟;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中女生居多现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唐诚江;理论转向与建制嬗变:1949—1956年间的教育学[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5 梁云;张之洞与近代中国教育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毛为勤;《留美学生季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赵雪萍;近代来华传教士在中国教育中的教师专业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玮;试论高等师范院校的合理转型[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蔡承浩;埃及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比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林新媚;社会学维度的马尾船政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40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640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d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