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0 19:06
【摘要】: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有2000多万人,他们的身体、心理、品德、智力、知识、能力等方面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及完善的程度,从一定意义上讲,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从总体上看当前大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是好的,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素质发展过程中的确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有些是老矛盾的新表现)。面对社会发展的新环境对大学生素质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如何提升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和谐性,就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与重大的实践意义。 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说明我国将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这一主流教育模式的发展。同时《纲要》也进一步指出:“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这说明党中央非常重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对素质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2011年4月24日,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给清华大学同学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的三点希望,引起热烈反响。尤其是总书记提出的“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强调了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要保持个性、彰显本色。总书记的殷殷希望,包含着厚重的时代内涵和丰富的人生哲理,彰显出个性在人才发展中的重要性,明确表达了对青年人保持个性的由衷肯定。 本文以马克思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观为理论依据,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从大学生素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矛盾入手,找出这些矛盾背后的主要矛盾,试图从解决主要矛盾的角度来达到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模式,即以“合格+特长”为核心的素质发展模式,并以湖北工业大学多年实施“合格+特长”为核心的素质发展模式的成果为例,来证实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模式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全文共分为五个主要的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状况及研究方法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介绍了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进而指出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价值在于对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三部分分析了大学生素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与冲突;第四部分探析了大学生素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即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的矛盾;第五部分论述了实施以“合格+特长”为核心的素质发展模式是实现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现实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傲雪;;大学生生存训练的挫折教育价值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1年07期

2 杨中亚;;关注人本,促进和谐[J];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21期

3 曾栋梁;;艺体整合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J];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21期

4 丁昀;姜素华;;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实现人自身的和谐发展[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7期

5 樊文玲;李小平;;抓好党组织建设 促企业和谐发展——永修县供电公司党建工作扎实有效[J];大江周刊(焦点);2011年07期

6 邵晚霞;刘欣然;宋云翔;章忠球;;由攻击性视角审视体育运动的和谐发展[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年03期

7 罗旭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J];华章;2011年17期

8 叶晓鹰;;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6期

9 黄霖;;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利益协调机制探讨[J];商业时代;2011年23期

10 万丽萍;李永兴;;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践行人文关怀[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喜军;刘彦;;注重学生两种精神的和谐发展[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漆永新;;作和谐发展的促进派[A];推进信息及自动化技术在钢铁工业节能降耗、改善环境、降低成本中的应用论文集[C];2005年

3 陈光亚;;序[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成辉;;调节职工心理和谐 促进站段和谐发展[A];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专集[C];2009年

5 郭加利;于钦明;;创新高校学生工作 全面推进和谐校园建设[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吴海波;;建设社会主文和谐社会的建议[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7 林志刚;胡佳;;论非营利组织的和谐发展[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朱玉君;潘凰;;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之我见[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徐海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和谐文化[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10 李中华;;深化创新型乡镇建设 促进地区科学和谐发展[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曾菊敏 韩景昌;建设一流环境 实现和谐发展[N];中国航空报;2005年

2 仲呈祥;文化权益与和谐发展[N];光明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高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大学生素质[N];贵阳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张计友 通讯员 许海林;统筹区域和谐发展的大手笔[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5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吴建成;推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N];衡阳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蓝芳 实习生 林薇 陈丽红;走在和谐发展的道路上[N];闽西日报;2005年

7 ;在和谐发展中实现新的跨越[N];青岛日报;2005年

8 于冠生;面对就业:大学生素质缺失及补救[N];人民日报;2003年

9 严茂林;十一局集团四公司七项举措促和谐发展[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5年

10 周保;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推进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N];延边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应红;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周小毛;和谐稳定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曹健华;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罗湘明;和谐社会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功能拓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杨俊辉;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阮文泰;中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理论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8 王科;和谐视野中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9 孙启军;西北边疆民族关系和谐模式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董树彬;当代中国和谐政党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倩;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及其发展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桂兰;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发展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3 靳晓理;民生问题的和谐解[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4 赵杨坤;实践思维方式视域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D];西南大学;2011年

5 姚淑娟;论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私法文化建设[D];吉林大学;2010年

6 曾秋旭;论和谐行政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岩;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世昌;论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炳辰;和谐新农村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10 宋立文;和谐社会:共同富裕与贫富差距的历史和解[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730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6730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6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