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高校非正式群体的现状研究及思想引导

发布时间:2020-05-22 04:57
【摘要】: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大学扩招使得“大众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但高校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学生工作的诸多问题,高校中非正式群体的产生正是基于此的重要表现。作为学生间自我保护和排斥不和对象的重要载体,群体的划分依据又主要以地域性为标准。 本文立足调查研究,分析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和存在环境,并且选取以地域纽带形成的该群体为例,利用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并且借鉴管理学范畴内关于企业非正式组织的有关知识,对该群体当前的心理状况、高校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群体产生原因、组织目的、特点等进行系统剖析,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更加完备的理论依据和指导,使高校思政工作的覆盖面更加全。加强对此类群体的因人而异的思政引导,而非统一化的思政进程,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文章大致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对非正式群体的现状和产生原因进行剖析,该群体的产生除了高考扩招政策等宏观原因外,个人心理因素及中国特定的文化背景作为主观因素也发挥了一定的外界推力。由于此类非正式群体自身带有的特点和目的,以及他们在高校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我们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第二部分以现有对该群体的理论研究为基础,开始探究非正式群体的独特存在对高校大环境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通过对该群体影响的辩证分析为需要进行的思想政治引导和教育奠定基础和目标。 最后,在对群体进行仔细研究和全面剖析的基础上,结合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实,选取正确而又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设定合理的目标,采取恰当的手法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付诸实施,切实引导该类群体学生的发展与高校的同步。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劳佳瑜;;学生需要“归属感”——实施青春期心理关怀的个案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年01期

2 王江兵,戴跃侬;新形势下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与引导[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曾宪芳;以德治国应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年02期

4 胡小燕;;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J];鄂州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5 杨芳;;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方法论基础——主体间性原则[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黄雪枫;高晶华;;论大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与思想教育管理[J];河西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郭华;;论以人为本的思政教育观的成立及其内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许平;;关于高校非正式群体的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9 杜大为;;高校中地域群体的成因及危害[J];理论界;2009年06期

10 郭聪惠;;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城市归属感问题探微[J];兰州学刊;2008年09期



本文编号:2675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675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0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