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我国高水平大学培养本科创新型人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4 01:36
【摘要】: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的时代,科技和人才正日益成为国家繁荣和民族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和研究焦点,各国把创新型人才资源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我国近年来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更凸显了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地位。在人才强国的今天,大学已由社会的边缘走到了社会的中心位置,高水平大学更是承担了培养和造就社会需要的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历史使命,其中本科生的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的基础工程。我国少数高水平大学在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总体上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本文正是基于时代的要求和我国的现状,借鉴国外高水平大学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有益经验,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从分析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入手,系统全面地归纳了作为创新型人才所具备的基本特征、素质特征和结构特征,并从宏观和微观上探讨了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政策和社会因素,为研究结论的提出提供依据。同时,本文指出高水平大学在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笔者探讨了国外的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其中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引导、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方式的实施、综合平衡的本科课程的构建、以项目为导向的实践训练机制的建立及服务支持环境等,这些措施体现出了灵活创新、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与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大相径庭。接着,笔者选取我国两所一流大学作为个案,分别阐述了他们在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倡导的基地创新实践、创业教育的开展和Dian团队的成立为本科教育注入了动力,培养了具有创新精神的本科人才。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科研实践、与企业合作及提倡国内外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方式为其他高校做出了榜样。经过分析比较国内外一流大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措施上的异同,笔者提出了我国高校目前在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症结和难点。最后,针对前面提出的不足和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及国内高校的实践,笔者从系统论的角度设计了一个三维空间式的方案——“三全”式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使高水平大学利用自身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优势从全程性、全员性、全方位三方面来促进和保障我国高水平大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图文】:

大学生就业,比例图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2一1大学生就业障碍比例图2.3高水平大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高等教育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水平大学又是高等教育领域最重要的教育机构。《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新是大学的本质,高水平大学承载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2.3.1高水平大学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理念支持理念本是一个哲学概念,把它引入到教育领域是对大学如何运作的理性认识。科学而明确的办学理念来源于现实,但超越现实,具有前瞻性、引导性,离开了它的支撑,大学的管理制度会失去内涵而流于形式。19世纪德国柏林大学之所以成为现代大学的领头羊,,并成为世界各国纷纷仿效的楷模,其原因就在于柏林大学打破传统、独创新颖的办学理念。柏林大学以其服务于国家需要的宗旨、教育与科研相结合的理念、尊重自由的学术研究的理念、为科学而生活的理念为后世津津乐道。英国的牛津大学在其漫长的发展史上,一直保持中世纪业已形成的办学理念,即把大学视为探索高深学问的场所,,所以有了后来的学院制和导师制。耶鲁大学是美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自由教育是它一以贯之的办学理念。在当代,美国商业化的氛围侵蚀着校园,自由教育被质疑,此时吉亚·麦蒂校长通过重新界定自由教育的方式来捍卫其办学理念:“自由教育不是一种不现实的教育,它是一种自我塑造的紧张的实际行动,这种自我塑造在跨越若干探索领域、方法和价值,发展自己的潜力和体力时就发生的。自我塑造的目的不是找到一份工作,而是发展自己,以便在日后不管你做什么,

高水平大学,职称结构,专任教师


任教师职称结构来看,正高只是比副高稍稍少一点,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的正高人数甚至是职称结构中最多的人群。总体上看,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占了很大比例,如图2一2所示。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师资状况都表明,它们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且这些教师本身就是创新人才,他们一方面从事教学,一方面从事科研,其工作本身就是创新。在一流的高水平大学里,师生之间更像是一个合作的团队,这里有自由教育的良好氛围,有一流大师的传道授业,这些都更趋近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1400圈正高级.副高级口中级口初级及以下12001000860000

本文编号:2678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678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7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