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理性解读

发布时间:2021-08-05 03:47
  研究当代大学生理性政治参与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促进其全面协调发展,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政治民主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本文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采用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韦伯“理性”理论为独特切入点,首先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理性政治参与的涵义和重要意义;其次,通过实证调研厘清了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基本现状和主要特征;第三,全面剖析了影响当代大学生理性政治参与的主客观因素;最后,结合当代大学生理性政治参与的具体要求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实现当代大学生理性政治参与的主要路径。 

【文章来源】: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意义
        1.1.1 社会价值
        1.1.2 实践价值
        1.1.3 学术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理性政治参与的理论分析
    2.1 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涵义
        2.1.1 政治参与的涵义
        2.1.2 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涵义
    2.2 大学生理性政治参与的涵义
        2.2.1 “理性”概念的由来
            2.2.1.1 “理性”的内涵
            2.2.1.2 理性的类型——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
            2.2.1.3 韦伯“理性”理论的合理性分析
        2.2.2 大学生理性政治参与的涵义
            2.2.2.1 政治意识与政治参与行为的有机统一
            2.2.2.2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政治价值取向的有机统一
            2.2.2.3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动机倾向的有机统一
    2.3 当代大学生理性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
        2.3.1 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促进其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
        2.3.2 有利于形成全社会理性、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局面
        2.3.3 促进社会政治稳定与变革,推进政治民主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基本状况的理性剖析
    3.1 调查对象与调查统计方法
    3.2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基本情况
        3.2.1 对政治及政治参与问题的基本认知
        3.2.2 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3.2.3 政治参与的实际行动和水平
        3.2.4 关注时政情况
        3.2.5 对政治生活的心理反映
    3.3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特点
        3.3.1 政治认知总体上比较积极、健康,但对政治参与方式和途径的认知严重缺失
        3.3.2 参加政治类实践活动的总体水平较低
        3.3.3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价值取向并存
        3.3.4 参与动机信念性、服从性与功利性并存
        3.3.5 当代大学生政治意识与实际参与行为之间存在较大偏差
            3.3.5.1 政治热情与实际政治参与态度存在偏差
            3.3.5.2 政治认知与政治行为之间存在偏差
第四章 影响当代大学生理性政治参与的因素
    4.1 影响大学生理性政治参与的外在客观因素
        4.1.1 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
        4.1.2 政治体制的影响
        4.1.3 政治文化的影响
        4.1.4 家庭环境的影响
        4.1.5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4.1.6 大众传媒的影响
    4.2 影响大学生理性政治参与的主观因素
        4.2.1 大学生社会地位的影响
        4.2.2 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影响
        4.2.3 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第五章 实现当代大学生理性政治参与的主要路径
    5.1 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
    5.2 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疏通和拓宽政治参与渠道
        5.2.1 加强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
        5.2.2 疏通和拓宽政治参与渠道
        5.2.3 完善国家法治化建设
        5.2.4 尊重大学生利益表达的需求
    5.3 优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
        5.3.1 弘扬主导型政治文化,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5.3.2 营造和谐的政治文化氛围
    5.4 实现家庭教育的科学化、组织化,营造民主、平等、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5.4.1 家庭教育科学化
        5.4.2 家庭教育组织化
    5.5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5.5.1 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政治文化环境
        5.5.2 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5.5.3 注重隐蔽性课程的政治教育功能
        5.5.4 组织引导大学生参与更多的政治实践活动
        5.5.5 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心理调适
        5.5.6 加强政治主体观教育
    5.6 大学生自觉加强主观塑造
        5.6.1 树立“自由与责任并存”的观念
        5.6.2 提高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3230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3230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0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