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哲学考量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哲学考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是专指近些年来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难以及时找到工作,也就是毕业即“失业”的特殊状况。就业问题是现代文明社会即工业社会、城镇化社会所产生的问题,现在各个国家包括那些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但我国近些年来所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与其它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所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着共同点,更有着根本上的区别,共同点是大学生就业难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根本区别是就业难的程度不同,其它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就业难,其程度是在社会发展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即保持社会发展及其发展秩序正常运转情况下的“难”,而我国目前所产生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大大超出了社会发展所能够承受的程度,每年不仅有大量的应届毕业生不能及时的找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的也还存在着一定的虚假性,甚至于出现“零工资”就业现象,这些问题日积月累,连年堆积,形成了我国现阶段发展所特有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此问题严重的影响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特别是对整个社会的稳定构成潜在的危险。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来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作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与我国社会改革发展的步伐密切相关的,是我国社会改革发展转型时期的深层矛盾的外在表现。具体来说,其较深层的原因主要有: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改革发展的不均衡性;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改革滞后;计划与市场关系调整落后;传统文化“官本位”思想的影响等。其最终根源则在于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运动,因为正是社会基本矛盾的相互作用和辩证运动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它们的运动形成了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须遵循的本质规律。任何社会问题的产生都根源于此,任何已产生的社会问题的解决也都依赖于此。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形成与化解也是如此,必须通过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来认识、解读和化解。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难 社会基本矛盾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7.3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导言7-12
- (一)选题的依据与意义7-8
- 1. 选题依据7-8
- 2. 选题意义8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8-10
- 1.国外学者研究现状8-9
- 2.国内学者研究现状9-10
- (三)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10
- 1.基本思路10
- 2.研究方法10
- (四)创新点和不足10-12
-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概念和现状12-19
- (一)大学生就业相关概念12-14
- 1.大学生就业的概念12-13
- 2.大学生就业难的概念界定13-14
- (二)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化14-19
- 1.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演变15-16
- 2.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16-19
-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19-30
- (一)计划与市场的矛盾19-24
- 1.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19-20
- 2.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20-22
- 3.不合理经济结构的影响22-24
- (二)政府与社会的关系24-27
- 1.劳动力市场的相关政策不合理24-25
- 2.政府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缺乏25-26
- 3.大学生就业市场法律法规有待完善26-27
- (三)就业主体的原因27-30
- 1.就业观念间的差异27-28
- 2.大学生自身原因的复杂性28-30
- 三、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化解的哲学思考30-39
- (一)唯物辩证的认识大学生就业难现象30-32
- 1.社会基本矛盾及当前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30-31
- 2.当前我国社会基本矛盾与大学生就业难的化解31-32
-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化解的辩证法32-36
- 1.大学生就业难化解的长期性与暂时性32-34
- 2.大学生就业难化解的系统性与整体性34-35
- 3.大学生就业难化解的绝对性与相对性35-36
- (三)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36-39
- 1.“经济新常态”增加大学生就业机会36
- 2.“一带一路”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36-37
- 3.“四个全面”保障大学生就业公平37-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3
- 致谢43-4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霞;;以服务为导向 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33期
2 段敏芳;田恩舜;;我国高校毕业生待就业调查分析[J];统计研究;2010年06期
3 孙仁太;;女性就业结构趋优男女工资差异明显——青岛市女性就业与工资分析[J];中国统计;2010年06期
4 宋洪银;;依靠大项目 实现大就业[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0年11期
5 魏凤娟;;河南省困难群体就业创业难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09期
6 肖塔;未寒;;信息与就业[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4年10期
7 博卡拉;庄周;;技术与就业[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4年10期
8 ;分地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7年03期
9 ;分地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7年11期
10 ;分地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南城;林秋琴;;扩大就业与加快广西发展[A];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党的十六大经济理论与加快广西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2 韦祖煜;;扩大就业在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A];2006年“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就业与再就业有关问题的研究[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陈诗达;陈凌;;浙江省就业形式的灵活多样化[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暨2004浙江就业报告[C];2004年
5 强欢欢;;南京市新就业人员聚居空间的现状解析[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居住区规划)[C];2014年
6 熊盛文;;六管齐下 努力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熊盛文;;完善有关政策 促进灵活就业[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方火春;;充分就业的艰巨性及其应对策略[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三辑)[C];2003年
9 张华;;2005~2020:中国青年就业三大难题与突围之路[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10 刘兴国;;关于我市灵活就业情况的调查和分析[A];江苏省经济法研究会2003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本市97.1%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N];北京日报;2007年
2 记者 施耀花;消除“零就业家庭”任重道远[N];白银日报;2007年
3 记者 王树伟;市就业局四项措施打响“消零”战役[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7年
4 周家友 作者系大理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真抓实干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引向深入[N];大理日报(汉);2007年
5 本报记者 顾威;辽宁:17.7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N];工人日报;2006年
6 记者 黄宣传邋彭磊;惠及1.5万就业困难人员[N];湖北日报;2007年
7 朱殿勇;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国家肯定[N];河南日报;2007年
8 采菊;前8个月就业再就业工作势头良好[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9 首席记者 于航;再添一处下岗再就业基地[N];牡丹江日报;2007年
10 巴达尔湖;兴安盟多措并举推动零就业家庭就业[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红;转型期中国灵活就业及其制度创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朝安;社会组织促进劳动力就业的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于学江;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4 黄红华;统筹城乡就业中的政策工具选择与优化[D];浙江大学;2009年
5 李永捷;中国就业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梁策;我国统筹城乡就业的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7 徐平国;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蒋阳飞;我国就业公平及其制度保障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林霓裳;我国商品贸易对就业的影响效应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10 崔占峰;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梦晓;政府财政赤字与就业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乔珊;云南省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叶丹;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和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罗欣瑜;公平正义视阈下的苏州市区就业援助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李秀云;河北省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质量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6 闫修;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7 矫春盼;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福利依赖”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8 王栋;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9 吴睿卿;新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10 洪盈莹;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哲学考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7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37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