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区书院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1 20:24
书院是我国历史上一种“四位一体”的教育组织,融合了讲学、祭祀、藏书、刻书这四种功能。本文以福州地区书院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与分析的方法,论述了该地区书院起源的背景性原因、唐五代的草创、宋元明时期的发展、清代达到的高潮,以及清末的改制。同时,对其在讲学与祭祀、管理与经费、藏书与刻书等方面所形成的完整的运作体系进行了探讨。在论述福州地区书院与科举的关系上,本文主要从该地区书院在两宋时期与科举的磨合和碰撞、元明清时期的科举化历程这两个方面来解读。对于福州地区书院与当地士大夫的关系,笔者通过对该地区书院整个发展过程的考察,归纳出此二者是一个相互依托的互动过程。最后,本文总结出该地区书院对当地的人文教育、图书事业、科技发展、学术交流等所造成深刻的社会影响。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福州地区书院发展概况
第一节 福州地区书院起源的背景性考察
第二节 唐五代至宋元时期的福州地区书院
第三节 明代的福州地区书院
第四节 清代的福州地区书院
第五节 福州地区书院的结局
第二章 福州地区书院的运作
第一节 讲学与祭祀
第二节 管理与经费
第三节 藏书与刻书
第三章 福州地区书院与科举的关系
第一节 两宋时期福州地区书院与科举的磨合及碰撞
第二节 元明清时期福州地区书院的科举化历程
第四章 士大夫与福州地区书院
第一节 士大夫与福州地区书院的创建
第二节 士大夫与福州地区书院的师生
第五章 福州地区书院的历史启示
第一节 积极影响——以人文教育与图书事业为角度的论证
第二节 消极作用——以科技发展与学术交流为视域的考察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代福建书院的地域分布[J]. 黄忠鑫.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2]鳌峰书院与近代前夜的闽省学风——嘉道间福建鳌峰书院学风转变及其影响初探[J]. 陈忠纯.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3]论福建鳌峰书院的藏书与刻书[J]. 叶宪允.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05(04)
[4]科举制是古代书院发展的基础和动力[J]. 胡青.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5]古代书院的藏书与刻书[J]. 曾建华. 出版科学. 2005(05)
[6]古代书院藏书管理及利用[J]. 王卫国.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06)
[7]明清书院刻书与藏书的发展及其影响[J]. 刘青. 图书馆学刊. 2004(05)
[8]略论我国古代的书院藏书[J]. 牛红亮. 晋图学刊. 2004(04)
[9]简论教会书院的产生及其影响[J]. 朱秀平,马明霞. 晋图学刊. 2004(03)
[10]刍议传统经学思维方式及其对创新的桎梏[J]. 张觉力. 党史文苑. 2004(04)
硕士论文
[1]清代甘肃书院研究[D]. 高丽萍.西北师范大学 2007
[2]试论北宋时期的河南书院教育[D]. 吴建军.郑州大学 2007
[3]宋代福建路书院研究[D]. 李洁.上海师范大学 2007
[4]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书院研究[D]. 叶后坡.陕西师范大学 2006
[5]宋代的福建书院[D]. 朱均灵.陕西师范大学 2006
[6]宋代书院师生关系研究[D]. 晏富宗.江西师范大学 2006
[7]闽北书院教育研究[D]. 吴昊.福建师范大学 2005
[8]明清时期书院教师研究[D]. 党亭军.西北师范大学 2005
[9]清代福州四大书院研究[D]. 叶宪允.华东师范大学 2005
[10]明清两朝的海南书院研究[D]. 汉霞.暨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49667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福州地区书院发展概况
第一节 福州地区书院起源的背景性考察
第二节 唐五代至宋元时期的福州地区书院
第三节 明代的福州地区书院
第四节 清代的福州地区书院
第五节 福州地区书院的结局
第二章 福州地区书院的运作
第一节 讲学与祭祀
第二节 管理与经费
第三节 藏书与刻书
第三章 福州地区书院与科举的关系
第一节 两宋时期福州地区书院与科举的磨合及碰撞
第二节 元明清时期福州地区书院的科举化历程
第四章 士大夫与福州地区书院
第一节 士大夫与福州地区书院的创建
第二节 士大夫与福州地区书院的师生
第五章 福州地区书院的历史启示
第一节 积极影响——以人文教育与图书事业为角度的论证
第二节 消极作用——以科技发展与学术交流为视域的考察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代福建书院的地域分布[J]. 黄忠鑫.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2]鳌峰书院与近代前夜的闽省学风——嘉道间福建鳌峰书院学风转变及其影响初探[J]. 陈忠纯.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3]论福建鳌峰书院的藏书与刻书[J]. 叶宪允.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05(04)
[4]科举制是古代书院发展的基础和动力[J]. 胡青.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5]古代书院的藏书与刻书[J]. 曾建华. 出版科学. 2005(05)
[6]古代书院藏书管理及利用[J]. 王卫国.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06)
[7]明清书院刻书与藏书的发展及其影响[J]. 刘青. 图书馆学刊. 2004(05)
[8]略论我国古代的书院藏书[J]. 牛红亮. 晋图学刊. 2004(04)
[9]简论教会书院的产生及其影响[J]. 朱秀平,马明霞. 晋图学刊. 2004(03)
[10]刍议传统经学思维方式及其对创新的桎梏[J]. 张觉力. 党史文苑. 2004(04)
硕士论文
[1]清代甘肃书院研究[D]. 高丽萍.西北师范大学 2007
[2]试论北宋时期的河南书院教育[D]. 吴建军.郑州大学 2007
[3]宋代福建路书院研究[D]. 李洁.上海师范大学 2007
[4]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书院研究[D]. 叶后坡.陕西师范大学 2006
[5]宋代的福建书院[D]. 朱均灵.陕西师范大学 2006
[6]宋代书院师生关系研究[D]. 晏富宗.江西师范大学 2006
[7]闽北书院教育研究[D]. 吴昊.福建师范大学 2005
[8]明清时期书院教师研究[D]. 党亭军.西北师范大学 2005
[9]清代福州四大书院研究[D]. 叶宪允.华东师范大学 2005
[10]明清两朝的海南书院研究[D]. 汉霞.暨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49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449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