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本科生问题解决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1 11:20
研究利用2019年《中国本科教与学调查China College Teaching&Learning Survey(CCTL)》数据,对我国高校工科本科生问题解决能力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工科生问题解决能力显著高于女性,食品类工科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显著低于电气类,一流学科高校工科生问题解决能力显著低于一流大学高校与普通高校。在影响因素方面,深层学习动机与教学满意度是制约工科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性因素,工科生深层学习动机越高、工科教学满意度越高,其问题解决能力越强。
【文章来源】:中国高教研究.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缘由
(二)研究假设
1. 背景因素。
2. 深层学习。
3. 学习方法因素。
4. 教学方法因素。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选择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三、研究发现
(一)工科生问题解决能力特征分析
(二)工科生问题解决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相关建议
1. 以内生动机为导向,强化问题解决能力。
2. 以教学满意为准绳,提升工科教与学质量。
3. 以教学质量为依据,强化工科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工科本科生主动学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丁飞己. 江苏高教. 2020(03)
[2]深度学习动机、策略与高阶思维能力关系模型构建研究[J]. 王靖,崔鑫. 远程教育杂志. 2018(06)
[3]工程教育学生通用学习成果鉴别:基于工业界视角[J]. 余天佐,刘少雪.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02)
[4]深度学习的概念、策略、效果及其启示——美国深度学习项目(SDL)的解读与分析[J]. 卜彩丽,冯晓晓,张宝辉. 远程教育杂志. 2016(05)
[5]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效果和优化措施[J]. 金冬梅,张樱峰,杜蕾,温志毅. 现代教育管理. 2014(08)
[6]学校教育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关系研究[J]. 高桂娟,苏洋. 复旦教育论坛. 2014(01)
[7]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进展评析(2010~2012)(上)[J]. 林健.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04)
[8]基于学习过程的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09[J]. 史静寰,涂冬波,王纾,吕宗伟,谢梦,赵琳.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1(04)
[9]大学生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对其学习方式的影响[J]. 陆根书. 复旦教育论坛. 2010(04)
[10]关于科学与工程教育创新的建议[J]. 杨卫,顾秉林,朱清时,程耿东,严陆光,杨叔子,张泽.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9(04)
本文编号:3470022
【文章来源】:中国高教研究.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缘由
(二)研究假设
1. 背景因素。
2. 深层学习。
3. 学习方法因素。
4. 教学方法因素。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选择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三、研究发现
(一)工科生问题解决能力特征分析
(二)工科生问题解决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相关建议
1. 以内生动机为导向,强化问题解决能力。
2. 以教学满意为准绳,提升工科教与学质量。
3. 以教学质量为依据,强化工科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工科本科生主动学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丁飞己. 江苏高教. 2020(03)
[2]深度学习动机、策略与高阶思维能力关系模型构建研究[J]. 王靖,崔鑫. 远程教育杂志. 2018(06)
[3]工程教育学生通用学习成果鉴别:基于工业界视角[J]. 余天佐,刘少雪.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02)
[4]深度学习的概念、策略、效果及其启示——美国深度学习项目(SDL)的解读与分析[J]. 卜彩丽,冯晓晓,张宝辉. 远程教育杂志. 2016(05)
[5]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效果和优化措施[J]. 金冬梅,张樱峰,杜蕾,温志毅. 现代教育管理. 2014(08)
[6]学校教育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关系研究[J]. 高桂娟,苏洋. 复旦教育论坛. 2014(01)
[7]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进展评析(2010~2012)(上)[J]. 林健.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04)
[8]基于学习过程的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09[J]. 史静寰,涂冬波,王纾,吕宗伟,谢梦,赵琳.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1(04)
[9]大学生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对其学习方式的影响[J]. 陆根书. 复旦教育论坛. 2010(04)
[10]关于科学与工程教育创新的建议[J]. 杨卫,顾秉林,朱清时,程耿东,严陆光,杨叔子,张泽.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9(04)
本文编号:3470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470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