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话语分析的我国大学通识课程“水”的表征与归因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6 21:12
通识教育如何走向"质量时代"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作为纠正现代大学专业教育偏颇存在的通识教育,实践效果并不理想,难以撼动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理念,通识课程也被冠以"水课"标签。文章主要采用话语分析的质性研究方法解读"某乎"平台大学生对通识课程的评论,辅助ROSTCM6内容挖掘软件构建社会语义网络,探究我国大学通识课程"水"的主要表征及其归因,研究发现通识课程"水"有六大典型表现,通识课程变成"水课"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师生采取一种见机行事的"共谋"行为、教育资源缺乏科学的整合、通识教育体系的衔接不紧凑以及对通识教育的重视度不够,最后提出大学通识课程的挤"水"镀"金"之道。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1.话语分析
2.数据来源
3.研究工具
四、学生话语分析:大学通识课程“水”的表征
1.拼凑的课程体系
2.混学分的“水”学生
3.敷衍了事的“水”教师
4.僵化的课程管理
5.简单浅薄的教学内容
6.走形式的评价方式
五、拨云见日探析:大学通识课程“水”的归因
1.折中的行动:一种见机行事“共谋”
2.欠妥的整合:一盘拼凑的散沙
3.匮乏的衔接:一个割裂的通识教育体系
4.思想的漠视:一种被边缘化的窘境
六、结论
本文编号:3823289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1.话语分析
2.数据来源
3.研究工具
四、学生话语分析:大学通识课程“水”的表征
1.拼凑的课程体系
2.混学分的“水”学生
3.敷衍了事的“水”教师
4.僵化的课程管理
5.简单浅薄的教学内容
6.走形式的评价方式
五、拨云见日探析:大学通识课程“水”的归因
1.折中的行动:一种见机行事“共谋”
2.欠妥的整合:一盘拼凑的散沙
3.匮乏的衔接:一个割裂的通识教育体系
4.思想的漠视:一种被边缘化的窘境
六、结论
本文编号:3823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82328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