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模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12 05:38
在“三农问题”的历史背景下,党中央着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要求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农业高等学校拥有雄厚的科教资源,是推动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面对我国农业成果转化速度慢、产业化程度低、科技对农业生产贡献不高、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够完善的现状,探索农业高校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的新机制、新模式,发挥高校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引领、支撑、服务作用,是摆在我国农业高校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论文在对国内外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的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模式进行了研究。总结目前我国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实际中的一些要点和难点以及产学研结合模式选择的原则,对今后我国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模式提出了新思路和新对策。 本论文分以下六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章引言本章主要阐述选题的背景、国内外产学研的总体发展、选题的意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产学研结合的相关理论本章主要论述了产学研结合的相关理论、产学研结合的界定、产学研结合的产生、以及产学研结合在国家自主创新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第三章国外农业高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产学研发展的研究背景
1.1.2 农业高校产学研发展的研究背景
1.2 产学研结合的总体发展
1.2.1 国外产学研结合的总体发展
1.2.2 国内产学研结合的总体发展
1.3 选题意义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点
第二章 产学研结合的相关理论
2.1 产学研基本理论
2.1.1 创新理论
2.1.2 战略联盟理论
2.1.3 系统协同论系统论
2.1.4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2.2 产学研结合的界定
2.3 产学研结合的本质特征
2.4 产学研的产生
2.5 产学研合作对国家自主创新的作用
2.6 产学研结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三章 国外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模式的研究
3.1 发达国家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3.1.1 美国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3.1.2 日本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3.1.3 英国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3.2 发达国家农业产学研结合的现状和模式
3.2.1 美国现代农业产学研结合的现状和模式
3.2.2 日本现代农业产学研结合现状和模式
3.2.3 法国现代农业产学研结合的现状和模式
3.3 从国外产学研联盟模式的经验得到的启示
3.3.1 产学研联盟需要完善的法律保障
3.3.2 政府应对产学研联盟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
3.3.3 应根据客观实际,设立具体明确的国家创新战略目标
3.3.4 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尤其应支持中小企业参与产学研联盟
3.3.5 充分发挥科技中介的桥梁作用
第四章 我国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构建
4.1 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基础
4.1.1 农业基础研究的基地
4.1.2 农业实用技术开发的基地
4.1.3 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孵化基地
4.1.4 新型农业人才培养基地
4.2 现代农业产学研结合的主要组织模式
4.2.1 按照产学研联盟的主导主体不同
4.2.2 按照产学研联盟形式
4.3 我国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构建原则
4.3.1 依托学校科技资源优势性原则
4.3.2 具有激励性的双向互利原则
4.3.3 可持续发展原则
4.3.4 适应性原则遵循现代农业发展规律
4.4 我国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新模式
4.4.1 龙型产学研模式
4.4.2 龙型产学研结合模式的作用机制
4.4.3 龙型产学研结合模式的特征表现
第五章 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模式案例分析——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5.1 南京农业大学产学研结合的现状与特点
5.1.1 南京农业大学产学研结合的现状
5.1.2 南京农业大学产学研结合的特点
5.2 南京农业大学产学研结合的基本模式
5.2.1 产业主导型模式
5.2.2 以共建基地方式的产业发展运作模式
5.2.3 学校与各省区紧密结合的的科教兴农运作模式
5.3 南京农业大学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模式
5.3.1 科教兴农基地与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建设方式
5.3.2 科教兴农基地与成果转化推广平台运行机制
5.3.3 科教兴农基地与成果转化推广平台的特点
5.4 南京农业大学产学研结合的实施情况
5.5 存在问题
5.6 农业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5.6.1 科研导向与评价体系不利于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
5.6.2 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成果数少、成熟度低
5.6.3 应用研究基础薄弱,经费投入不足,基地建设滞后,转化实力有限
5.6.4 政策实施与落实不到位,教师参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5.6.5 社会企业普遍存在功利思想,高科技产业投融资体系不健全
5.6.6 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各项功能有待建立和完善
5.7 解决对策
5.7.1 注重高校为主导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5.7.2 建立正确的科研导向与评价体系
5.7.3 高校产学研结合发展要建立引导产学研参与者的政策
5.7.4 确立与政府政策相关的产学研结合体系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6.1 结论
6.2 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53555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产学研发展的研究背景
1.1.2 农业高校产学研发展的研究背景
1.2 产学研结合的总体发展
1.2.1 国外产学研结合的总体发展
1.2.2 国内产学研结合的总体发展
1.3 选题意义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点
第二章 产学研结合的相关理论
2.1 产学研基本理论
2.1.1 创新理论
2.1.2 战略联盟理论
2.1.3 系统协同论系统论
2.1.4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2.2 产学研结合的界定
2.3 产学研结合的本质特征
2.4 产学研的产生
2.5 产学研合作对国家自主创新的作用
2.6 产学研结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三章 国外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模式的研究
3.1 发达国家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3.1.1 美国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3.1.2 日本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3.1.3 英国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3.2 发达国家农业产学研结合的现状和模式
3.2.1 美国现代农业产学研结合的现状和模式
3.2.2 日本现代农业产学研结合现状和模式
3.2.3 法国现代农业产学研结合的现状和模式
3.3 从国外产学研联盟模式的经验得到的启示
3.3.1 产学研联盟需要完善的法律保障
3.3.2 政府应对产学研联盟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
3.3.3 应根据客观实际,设立具体明确的国家创新战略目标
3.3.4 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尤其应支持中小企业参与产学研联盟
3.3.5 充分发挥科技中介的桥梁作用
第四章 我国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构建
4.1 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基础
4.1.1 农业基础研究的基地
4.1.2 农业实用技术开发的基地
4.1.3 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孵化基地
4.1.4 新型农业人才培养基地
4.2 现代农业产学研结合的主要组织模式
4.2.1 按照产学研联盟的主导主体不同
4.2.2 按照产学研联盟形式
4.3 我国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构建原则
4.3.1 依托学校科技资源优势性原则
4.3.2 具有激励性的双向互利原则
4.3.3 可持续发展原则
4.3.4 适应性原则遵循现代农业发展规律
4.4 我国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新模式
4.4.1 龙型产学研模式
4.4.2 龙型产学研结合模式的作用机制
4.4.3 龙型产学研结合模式的特征表现
第五章 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模式案例分析——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5.1 南京农业大学产学研结合的现状与特点
5.1.1 南京农业大学产学研结合的现状
5.1.2 南京农业大学产学研结合的特点
5.2 南京农业大学产学研结合的基本模式
5.2.1 产业主导型模式
5.2.2 以共建基地方式的产业发展运作模式
5.2.3 学校与各省区紧密结合的的科教兴农运作模式
5.3 南京农业大学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模式
5.3.1 科教兴农基地与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建设方式
5.3.2 科教兴农基地与成果转化推广平台运行机制
5.3.3 科教兴农基地与成果转化推广平台的特点
5.4 南京农业大学产学研结合的实施情况
5.5 存在问题
5.6 农业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5.6.1 科研导向与评价体系不利于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
5.6.2 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成果数少、成熟度低
5.6.3 应用研究基础薄弱,经费投入不足,基地建设滞后,转化实力有限
5.6.4 政策实施与落实不到位,教师参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5.6.5 社会企业普遍存在功利思想,高科技产业投融资体系不健全
5.6.6 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各项功能有待建立和完善
5.7 解决对策
5.7.1 注重高校为主导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5.7.2 建立正确的科研导向与评价体系
5.7.3 高校产学研结合发展要建立引导产学研参与者的政策
5.7.4 确立与政府政策相关的产学研结合体系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6.1 结论
6.2 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535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85355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