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精神文化需求视域下大学生不当使用手机的引导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0 03:01

  本文关键词:精神文化需求视域下大学生不当使用手机的引导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高科技产品的问世及其更新换代让人类社会进入了电子时代,并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捧。手机作为其中的代表之一,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方面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使用手机进行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在不知不觉中人们开始对手机产生依赖,出现了一些不当使用手机的行为。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一些电子产品有较为强烈的需求,在手机使用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如今,随着手机的发展与更新换代,手机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其功能也越来越强大。手机不再是一部简单的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的通讯工具,它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部兼具多媒体、游戏、网络、存储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手机不仅给大学生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且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满足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在享受手机带来的便利与精神文化需求满足的同时,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逐渐加强,产生手机不当使用行为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大学生是社会中受教育最多的知识精英群体,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长期不当使用手机,不仅会对自身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而且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祖国与民族的未来发展。因此,大学生手机使用不当问题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解决大学生手机不当使用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本文立足于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满足的视角,首先分析了大学生手机使用与其精神文化需求满足的联系。手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可以打电话、发短信的通讯工具,它成为了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大学生使用手机不仅可以缓解自身日益繁重的学业压力,满足其强烈的人际交往的需求,而且可以满足他们搜索信息和张扬个性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大学生手机使用当与不当的评判标准。其次,通过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总结了当代大学生手机不当使用的具体表现。大学生在手机使用过程中表现出的使用时间普遍较长、使用场合较为随意、消费金额相对较高和手机依赖现象较为明显等问题,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求知,阻碍其现实交往,限制其休闲娱乐,而且会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会消磨其的理想信念。进而,从大学生自身、高校、朋辈群体、家庭和社会五个维度全面、深入地分析了造成当代大学生手机不当使用的原因。最后,强调合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等多方之力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行为习惯,改善当代大学生手机不当使用的现状,促使大学生健康、合理地使用手机。
【关键词】:大学生 精神文化需求 手机不当使用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绪论11-25
  • (一) 研究背景11-13
  • 1. 手机不当使用问题在大学生中普遍且严重存在12
  • 2. 手机不当使用问题对大学课堂秩序干扰严重12-13
  • 3. 手机不当使用问题会危及大学生学业及身心健康13
  • (二) 文献综述13-18
  • 1. 国内研究现状13-16
  • 2. 国外研究现状16-18
  • (三) 核心概念界定18-19
  • 1. 手机不当使用18
  • 2. 大学生18-19
  • 3. 精神文化需求19
  • (四) 理论依据19-21
  • 1. 使用与满足理论19-20
  • 2.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20-21
  •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21-22
  • 1. 研究思路21-22
  • 2. 研究方法22
  • (六) 研究意义22-25
  • 1. 理论意义23
  • 2. 现实意义23-25
  • 一、大学生手机使用与精神文化需求满足的相关性分析25-41
  • (一) 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理论诠释25-34
  • 1. 精神文化需求的内涵与构成要素25-30
  • 2. 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结构与特征30-34
  • (二) 手机是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34-38
  • 1. 手机的特点34-36
  • 2. 手机具有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功能36-38
  • (三) 大学生使用手机当与不当的评判标准38-41
  • 1. 是否影响大学生正常休息38-39
  • 2. 是否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39
  • 3. 是否加重大学生生活消费负担39-40
  • 4. 是否影响大学生正常交往40
  • 5. 是否对手机产生心理依赖40-41
  • 二、大学生手机使用不当的问题表征、危害及原因分析41-59
  • (一) 大学生手机使用不当的问题表征41-47
  • 1. 手机使用时间普遍较长41-43
  • 2. 手机使用场合较为随意43-44
  • 3. 手机消费金额相对较高44-45
  • 4. 人际交往虚拟淡漠倾向明显45-46
  • 5. 手机依赖现象逐渐凸出46-47
  • (二) 大学生手机使用不当的危害47-51
  • 1. 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47-48
  • 2. 消磨大学生理想信念48-49
  • 3. 影响大学生学习求知49-50
  • 4. 阻碍大学生现实交往50
  • 5. 限制大学生休闲娱乐50-51
  • (三) 大学生手机使用不当的原因分析51-59
  • 1. 大学生对自身的特点与手机认识不到位51-53
  • 2. 高校有关手机使用的教育管理缺失53-54
  • 3. 朋辈群体手机使用氛围不良54-55
  • 4. 学生家长对子女使用手机的教育疏忽55-56
  • 5. 社会对大学生使用手机关注引导不足56-59
  • 三、大学生不当使用手机的引导对策59-69
  • (一) 大学生努力克服手机不当使用行为59-60
  • 1. 提高对手机使用的认识59-60
  • 2. 克服不良使用手机习惯60
  • (二) 高校加强手机使用相关教育与管理60-64
  • 1. 加强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教育61-62
  • 2. 制定大学生手机使用相关规范62-63
  • 3. 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起好表率作用63-64
  • (三) 家庭关注引导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64-66
  • 1. 改变家庭教养方式方法64-65
  • 2. 关注子女手机使用相关情况65-66
  • (四) 社会扩大正确健康使用手机的宣传引导66-69
  • 1. 明确手机使用当与不当的标尺66-67
  • 2. 加强手机正确使用宣传引导67-69
  • 结语69-71
  • 参考文献71-73
  • 附录73-79
  • 致谢79-8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与成果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楚莉;李金芳;;大学生使用与依赖手机互联网状况调查分析——以三峡大学为例[J];东南传播;2011年07期

2 郝晓林;;探讨手机媒体的传播特点及其存在问题[J];中国传媒科技;2012年22期

3 朱其志;宫佳;刘传俊;刘照云;原媛;孙明珠;;江苏省513名大学生短信交往行为与焦虑状况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3期

4 郑晓娜;辛斌;;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调查报告——沈阳5所学校为例[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5 刘文婷;;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调查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3年02期

6 朱凯悦;张玮芝;;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情况的研究综述[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07期

7 石昌远;聂国东;陈红兵;;手机使用对大学生行为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年15期

8 朱华芳,张爱武;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出发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7年04期

9 曾红;广东省居民手机依赖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04期

10 王芳;李然;路雅;张福龙;;山西大学本科生手机依赖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沈勇;手机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D];浙江大学;2009年

2 刘锋;现阶段我国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轶璐;大学生需要现状及对策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邢小冬;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戴晋;大学生手机使用道德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王薇;手机成瘾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精神文化需求视域下大学生不当使用手机的引导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62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4062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4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