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理性视角:从失衡走向回归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理性视角:从失衡走向回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指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在教育本质认识上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失衡以及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选择中的科学理性和工程理性失衡的问题。通过梳理我国近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探寻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和培养模式选择中理性失衡的原因,提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理性发展的建议。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办公室;沈阳化工大学;
【关键词】: 高等工程教育 教育本质 培养模式 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
【基金】: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的重点项目:“面向新工业革命的工程教育体系研究”(13JDGC02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9.2
【正文快照】: 尽管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其发展中尚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问题。例如:对高等工程教育本质的认识仍存在着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博弈,对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也存在着对科学与工程孰轻孰重的争论。必须正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并探寻其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艺芸;王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伦理维度探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姜嘉乐;;《走向前沿的模式创新》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3 李志义;;让教育回归本然[J];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02期
4 刘道玉;;从大学的起源看西方教育的精髓[J];评价与管理;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丰国政;刘文敏;;欧美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发展走向和实践启示[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2 王续琨;冯茹;侯海燕;;工程伦理准则的层级解析及其归化机制实现方式[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3 项聪;;设计范式:工程教育发展的应然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年06期
4 张红梅;崔旭;;基于专业特色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年06期
5 段庆;邱嵘;王妤;王谦;;关于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应职教育的理性思考[J];湖南农机;2010年09期
6 吴霞飞;;闲暇教育:让教育回归本然[J];吉林教育;2010年34期
7 李志义;;关于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的若干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9期
8 刘玉强;张岚;;政府引导下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2年05期
9 雷迅;蓝秀华;;地方医学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年20期
10 李志义;;大学教育教学中几个热点问题的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邵丽;以人为本价值取向下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英杰;浅论当代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D];复旦大学;2010年
3 张小明;基于现金流的民办高校财务运作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薇;美国本科生工程伦理教育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王燕露;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6 何婧;我国大学本科课程结构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明安;民国时期私立高等教育的简要评述[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2 刘宝存;;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大学理念的冲突与融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韩晓燕;张彦通;王伟;;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4 龚克;;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造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5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6 王孙禺;刘继青;;从历史走向未来:新中国工程教育60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7 顾佩华;包能胜;康全礼;陆小华;熊光晶;林鹏;陈严;;CDIO在中国(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8 顾佩华;包能胜;康全礼;陆小华;熊光晶;林鹏;陈严;;CDIO在中国(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9 张应强;;现代大学精神的批判与重建——为刘亚敏《大学精神探论》而作[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10 戴军;娄小平;;浅议我国教育目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绍芬;新型工业化道路上高等工程教育的新使命——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J];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18期
2 李先富;;试论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程化[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3 罗云;袁鑫涛;;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吴启迪;;发展高等工程教育,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第七次全国高等工程教育学术研讨会上的书面发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5 赵韩强;赵树凯;;高等工程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电子教育;2006年03期
6 朱高峰;;创新与工程教育——初议建立创新型国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要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7 Barry Spicer;Wendell Dunn;Geoff Whitcher;李新月;王骥;吴庆华;白逸仙;鲁宁;刘燕萍;湛栋;饶亦楠;汤杰;童锋;房保俊;;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撷英(第1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8 马涛;何仁龙;;高等工程教育:迎接学科交叉融合的挑战——从工业界诉求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方向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03期
9 李培根;;高等工程教育中的边界再设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10 刘向东;;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回顾与趋势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年Z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仲伟峰;何小溪;崔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实践[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2 高辉;陆筱霞;;韩国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概况与启示[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曹彤;许倩;和丽;;高等工程教育之培养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A];第十五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七届工程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程耿东;刘则渊;;高等工程教育中的技术科学课程体系——钱学森的技术科学思想与工程教育[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樊恭p,
本文编号:448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448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