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大学参与社会教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大学参与社会教育研究
【摘要】:民国时期为社会教育的发展提供生长土壤,社会教育也是民国时期教育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中,大学作为衔接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势必在社会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社会发展秩序紊乱和民众素质相对不高的民国时期,为了弥补近代教育制度的不足,避免大学关门办学,大学必然需要肩负起服务社会的职责。民国时期大学参与社会教育的发展比较曲折,前后经历了“确定——发展——全面扩张——抗战应急”四个时期,并且从德育、智育和生活教育三个方面,参与社会教育,通过公开讲演、出版杂志读物、举办补习教育,以及进行技能指导等方式,对年长失学者、平民和民众进行社会教育,实现其服务社会的功能,充分鲜明地体现了全面化、大众化和多样化的特征。民国时期大学参与社会教育的发展,为当代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在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给我国的大学社会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新挑战,合理借鉴民国时期大学参与社会教育的优良经验,是推动当前我国大学服务社会的基石。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与个案研究法,对民国时期大学参与社会教育的历史动因、发展过程、目的和内容、对象和特征以及评价和启示,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进行全面整理与分析。本研究共由七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界定了核心概念,梳理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价值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梳理民国时期大学参与社会教育产生的历史动因。从民国时期社会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大背景入手,以“大学”为切入点,着重阐述大学在何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参与社会教育,以达到服务社会的功能。第三部分,概括民国时期大学参与社会教育的历史沿革。大学参与社会教育是社会教育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以1912年——1945年为时限,将其分为大学参与通俗教育(1912—1919)、大学参与平民教育(1919—1927)、大学参与民众教育(1927—1937)和大学参与抗战教育(1937—1945)四个时期,旨在提炼社会教育的阶段特征,并对每个时期的大学服务社会的内容进行总结。第四部分,阐述民国时期大学参与社会教育的目的与内容。主要从德育、智育和生活教育三方面,全面整理大学参与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同时,以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为个案,以小见大,进而使得以北京大学为典范的大学参与社会教育、服务社会的成功经验,更为平面化、具体化和详细化。第五部分,分析民国时期大学参与社会教育的对象及方式。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对象是全民,大学参与社会教育主要以年长失学者、平民和民众为研究对象,通过公开讲演、出版杂志刊物、举办补习教育以及进行技能指导等方式,实现其服务社会的功能。第六部分,总结民国时期大学参与社会教育的特征。大学参与社会教育充分体现了其对象大众化、内容全面化和方式多样化等特征。第七部分,论述民国时期大学参与社会教育的评价与启示。主要评价民国时期大学参与社会教育的实施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反思其对当今大学参与社会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民国时期 大学 社会教育 服务社会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9.29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9
- 引言9-27
- (一)问题的提出9-10
- (二)相关概念界定10-12
- 1.社会教育10-11
- 2.大学参与社会教育11-12
- (三)文献综述12-24
- 1.关于社会教育的研究12-14
- 2.大学参与社会教育的相关研究14-19
- 3.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相关研究19-23
- 4.民国时期大学参与社会教育的相关研究23-24
- (四)研究价值24-26
- 1.理论价值24-25
- 2.现实意义25-26
- (五)研究方法26-27
- 1.文献研究法26
- 2.历史研究法26
- 3.比较研究法26
- 4.个案研究法26-27
- 一、民国时期大学参与社会教育产生的历史动因27-33
- (一)民众素质不高:“作新民”、“开民智”27-28
- (二)社会发展紊乱:“唤起民众”、“改良社会”28-30
- (三)教育制度的缺陷:“弥补教育不足”、“扩充教育效能”30-33
- 二、民国时期大学参与社会教育的历史沿革33-47
- (一)大学参与通俗教育33-38
- 1.推广通俗教育34-36
- 2.参与演讲活动36-38
- (二)大学参与平民教育38-41
- 1.参与平民识字教育38-39
- 2.参与职业生计教育39-41
- (三)大学参与民众教育41-43
- 1.参与民众补习教育41-42
- 2.参与民众教育馆工作42-43
- (四)大学参与抗战教育43-47
- 1.参与抗战教育宣传44-45
- 2.开展抗战教育活动45-47
- 三、民国时期大学参与社会教育的目的与内容分析47-61
- (一)大学开展社会德育47-50
- 1.开展“服务社会教育”47-49
- 2.开展“革命爱国主义教育”49-50
- (二)大学开展社会智育50-52
- 1.进行“简易识字教育”50-51
- 2.进行“科学知识教育”51-52
- (三)大学开展生活教育52-55
- 1.创办“乡村实验区”53-54
- 2.进行“生活、技能教育”54-55
- (四)个案分析: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参与社会教育概况55-61
- 四、民国时期大学参与社会教育的对象及方式61-70
- (一)民国时期大学参与社会教育的对象61-65
- 1.“年长失学者”61-62
- 2.“平民”:“失学青年与成人”62-64
- 3.“民众”:“失学民众”与“全体国民”64-65
- (二)民国时期大学参与社会教育的方式65-70
- 1.开展公开讲演65-66
- 2.出版杂志读物66-67
- 3.举办补习教育67-69
- 4.进行技能指导69-70
- 五、民国时期大学参与社会教育的特征70-76
- (一)大学参与社会教育对象的大众化70-72
- (二)大学参与社会教育内容的全面化72-74
- (三)大学参与社会教育方式的多样化74-76
- 六、民国时期大学参与社会教育的评价与启示76-87
- (一)民国时期大学参与社会教育的评价76-82
- (二)民国时期大学参与社会教育的启示82-87
- 1.大学参与社会教育是知识群体的社会责任82-83
- 2.大学参与社会教育是扩充大学的教育效能83-84
- 3.大学参与社会教育促进大学教育资源的开放84-85
- 4.大学参与社会教育促进建设学习型社会85-87
- 结语87-89
- 参考文献89-96
- 后记96-9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青娜;高原;;学校教育功能的外延——浅谈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2 杨才林;;民国社会教育论纲[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3 邓耀彩;个人与文化:高校社会职能的两个出发点──兼与徐辉同志商榷[J];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01期
4 王雷;“社会教育”传入中国考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4期
5 毛文君;赵可;;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实施效果有限的原因探析——以民众教育馆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6 车如山;;社会教育的历史考察[J];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7 孙太雨;王一夫;;从旁枝到主干:新时期我国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策及取向[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8 曲铁华;袁媛;;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理论标本价值探析[J];教育科学;2010年06期
9 王雷;关于社会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2期
10 王雷;走向生活:论学校对社会生活质量的提升[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2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云鹏;民国初期青少年社会教育研究(1912-1927)[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晓伟;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发展嬗变及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宏波;论大学的社会教育职能[D];山西大学;2008年
4 熊晓亮;论我国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践履[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育智;论社会教育内容[D];山西大学;2012年
6 孙太雨;民国时期社会教育法规研究(1912-1945)[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7 庞莎莎;西北联大社会教育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52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652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