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绩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00:03

  本文关键词: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绩效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通识课程体系 课程评价 绩效评价


【摘要】:随着社会对人全面发展的要求日益提高,加强通识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通识教育的理想需由通识课程来落实。由于缺乏对通识课程体系进行规划和评价,通识课程在实践中困境凸显,需要通识课程评价来促进通识课程改革。但目前关于通识课程评价的研究较为匮乏,从理论上探讨通识课程评价内容和对通识课程进行模糊评判的较多,将评价内容转化为系统的、可操作化的评价标准运用于评价实践中的研究较为少,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方能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效果。本研究将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引入到大学通识课程评价中,以为高等学校开展通识课程体系评价提供一种方法与思路。通识课程体系绩效评价通过围绕通识课程体系设置职能部门的目标,对构建通识课程体系及将其付诸实践的行为和结果测度与衡量,有助于高校了解通识课程效果和造成效果的原因并作出绩效改进,为通识课程改革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这对优化高等学校课程设置,完善通识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为什么评,设计评价方法和运用该方法对H大学通识课程体系进行绩效评价思路展开。研究根据通识课程理论及绩效评价相关理论,从通识课程设置、通识课程实施、通识课程效果等维度构建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用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对H大学通识课程体系进行了绩效评价,并根据绩效分析结果提出提高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绩效的对策建议。运用该方法对H大学通识课程体系进行绩效评价,能较为准确地测量出该校通识课程建设的状况,说明该方法具有科学、合理性。研究采用了文献分析法、专家咨询法进行了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权重的确定,并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H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绩效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法得出该校的绩效结果并结合个别访谈法对绩效结果进行归因分析。最后,根据该校绩效分析结果和对比借鉴台湾高校的相关做法提出提高通识课程体系绩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通识课程体系 课程评价 绩效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29
  • 1.1 研究背景12-14
  • 1.1.1 加强通识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12-13
  • 1.1.2 通识课程改革呼唤通识课程评价13-14
  • 1.1.3 通识课程体系绩效评价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14
  • 1.2 研究意义14-15
  • 1.2.1 理论意义14-15
  • 1.2.2 实践意义15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5-23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6-18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8-22
  • 1.3.3 研究评述22-23
  • 1.4 研究方法23-24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24-25
  • 1.5.1 研究内容24-25
  • 1.5.2 研究技术路线图25
  • 1.6 概念界定25-28
  • 1.7 本章小结28-29
  • 第二章 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29-35
  • 2.1 大学通识课程设置理论29-33
  • 2.1.1 精义论29-30
  • 2.1.2 进步论30
  • 2.1.3 均衡论30-31
  • 2.1.4 融通论31-32
  • 2.1.5 本节小结32-33
  • 2.2 绩效评价理论33-34
  • 2.2.1 绩效管理理论33
  • 2.2.2 目标管理理论33-34
  • 2.3 本章小结34-35
  • 第三章 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绩效评价方法35-63
  • 3.1 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35-37
  • 3.2 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37-38
  • 3.2.1 科学性原则37
  • 3.2.2 系统性原则37
  • 3.2.3 导向性原则37-38
  • 3.2.4 可测量性原则38
  • 3.2.5 独立性原则38
  • 3.3 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8-49
  • 3.3.1 通识课程设置39-43
  • 3.3.2 通识课程实施43-47
  • 3.3.3 通识课程效果47-49
  • 3.4 权重的计算及结果分析49-61
  • 3.4.1 权重问卷信度检验49-50
  • 3.4.2 权重问卷效度检验50-51
  • 3.4.3 权重结果分析51-61
  • 3.5 量表设计及数据处理方法61-62
  • 3.6 本章小结62-63
  • 第四章 H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绩效评价63-101
  • 4.1 H大学通识课程设置概况63-67
  • 4.2 H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绩效评价67-100
  • 4.2.1 问卷预测67-73
  • 4.2.2 问卷正式施测73-78
  • 4.2.3 本节小结78
  • 4.2.4 H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绩效评价结果分析78-100
  • 4.3 本章小结100-101
  • 第五章 提高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绩效的对策建议101-115
  • 5.1 加强对通识教育的宣传,提高通识课程的重视程度101-102
  • 5.2 完善通识课程设置,构建更为科学的通识课程体系102-106
  • 5.2.1 明确课程目标,加强对通识课程目标的宣传与解释工作102
  • 5.2.2 将通识必修与选修纳入同一体系统一设置,提高通选课学分比例102-103
  • 5.2.3 采用混合式的通识课程设置模式,构建三层次的通识课程体系103-106
  • 5.3 加强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师资管理制度106-108
  • 5.3.1 与邻近高校组成通识课程师资联盟,实现优质师资共享106
  • 5.3.2 对通识课程教师开展专门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106-107
  • 5.3.3 成立专门的通识课程教师评审委员会,规范师资管理107-108
  • 5.4 加强Mooc通识课程资源建设,逐渐推行“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108-111
  • 5.4.1 依托Mooc平台,加强通识课程资源建设108-109
  • 5.4.2 逐渐推行“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109-110
  • 5.4.3 全面推行通识课程助教制度110-111
  • 5.5 充分发挥通识教育组织机构作用,提高通识课程管理绩效111-115
  • 5.5.1 明晰通识教育组织机构的权、责、职111-113
  • 5.5.2 建立长效的通识课程评价机制,保障通识课程质量113
  • 5.5.3 加强选课平台建设,建立选课指导制度113-114
  • 5.5.4 本章小结114-115
  • 总结与展望115-117
  • 参考文献117-122
  • 附录122-13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35-136
  • 致谢136-138
  • 附件1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飞;;CIPP模式在高校课程评价中的运用[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7年02期

2 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09年03期

3 杨叔子;是“育人” 非“制器”——再谈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4 龙跃君;;关注联结:复杂性科学视野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理论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5 王惠;;发展性课程评价在高校课程评价中的运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年03期

6 朱丹;;CIPP评价模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7 庞海芍;;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江苏高教;2010年02期

8 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特色和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12期

9 刘启迪;;课程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海峡两岸课程教学评价学术研讨会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06期

10 王盈;李平;;CIPP模式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中的应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汪瑞林;[N];中国教育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满满;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评价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2 曾德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郝路军;高等学校课程评估与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696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6696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b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