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8 15:37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学生 生态伦理教育 生态文明意识


【摘要】: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储备力量,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的新生力量。但与此不和谐的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少关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事件,应当负主要责任的却往往是我国高等院校教导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因此,改善和加强当前大学生的生态伦理教育,既是面对当前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形势和大学生生态伦理素质低下的需要,又是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精神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本文主要用了三个部分的内容论述了对于改善当前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现状的认识和建议。其中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两方面的内容:生态伦理教育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目标是进行生态伦理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因此,对于基本目标设立这一关键性问题,本文主要是在参照国际环境教育培育目标的相关理论---“卢卡斯模式”以及国际环境会议的相关成果所确定的觉醒、知识、态度、技能、评鉴能力和参与六个方面的基本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在我国高校开展生态伦理教育应该达到的五个方面的基本目标:一是强化大学生的生态伦理意识,二是提高大学生的生态伦理认知,三是培养大学生的生态伦理情感,四是掌握解决生态问题的技能,五是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参与习惯。如何配置生态伦理教育的内容是本文的重点所在,主要侧重于探讨为达成生态伦理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实现其核心价值所应该依托的生态伦理教育的主要内容设置,根据当前大学生生态伦理素质缺失的主要方面和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会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战略方针要求,确立了四个不同方面的生态伦理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是正确的自然观教育,二是科学发展观教育,三是绿色简约生活观教育,四是生态法治、政策教育。第二部分通过回顾我国生态伦理教育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培育环境意识、培育可持续发展意识、培育生态文明意识三个主要阶段,介绍了我国的生态文明意识培育这一阶段是在培育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基础上逐渐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并总结了我国自开展环境教育以来,大学生的生态伦理教育所取得的一些成就。然后,,在结合第一部分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所应达到的基本目标和依托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从课程研究、师资配备、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与社会、家庭合力系统五个方面剖析了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与其产生的原因,即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的现状分析。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主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本文的写作目的,有针对性地对于第二部分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提出了五大方面相应的对策,并在每个大方向之下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措施:一是加快课程体系改革,编著系统的教材;二是完善师资培训,打造多元化教师队伍;三是重视实践教育,注重环保实践能力养成;四是力求全面公正,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五是配合社会和家庭教育,形成规模和体系。
【关键词】:学生 生态伦理教育 生态文明意识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1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1
  • 导言11-17
  • (一) 论文选题意义11-12
  • 1. 理论意义11-12
  • 2. 现实意义12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 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2-15
  • 2. 国外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5
  • (三)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15-17
  • 1. 研究方法15-16
  • 2. 创新之处16-17
  • 一、 生态伦理教育的基本目标及主要内容17-27
  • (一) 基本目标17-21
  • 1. 强化大学生的生态伦理意识18-19
  • 2. 提高大学生的生态伦理认知19
  • 3. 培养大学生的生态伦理情感19-20
  • 4. 掌握解决生态问题的技能20
  • 5. 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参与习惯20-21
  • (二) 主要内容21-27
  • 1. 正确的自然观教育21-23
  • 2. 科学发展观教育23-24
  • 3. 绿色简约生活观教育24-26
  • 4. 生态法治、政策教育26-27
  • 二、 生态伦理教育的现状分析27-34
  • (一) 成就回顾27-30
  • 1. 培育环境意识阶段28
  • 2. 培育可持续发展意识阶段28-29
  • 3. 培育生态文明意识阶段29-30
  • (二) 问题分析30-34
  • 1. 课程设置不规范,理论研究有待提高30-31
  • 2. 兼职教师居多,师资配备不稳定31
  • 3. 偏重理论灌输,缺乏实践活动31-32
  • 4. 评价方式单一,忽视价值观和行为习惯32-33
  • 5. 缺少社会和家庭教育,没有形成合力系统33-34
  • 三、 生态伦理教育的对策研究34-44
  • (一) 加快课程体系改革,编著系统的教材34-36
  • 1. 编写专属教材,设置专门课程34-35
  • 2. 进行各学科渗透,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35-36
  • 3. 完善课程设置,强化生态伦理教育36
  • (二) 完善师资培训,打造多元化教师队伍36-38
  • 1. 规范职前培训,提高师范生生态伦理素质36-37
  • 2. 强化在职培训,建设高水准师资队伍37-38
  • 3. 开展专题讲座,增强教师组成的多元化38
  • (三) 重视实践教育,注重环保实践能力养成38-40
  • 1. 联合学生社团,开展校内实践活动38-39
  • 2. 整合社会资源,扩展校外实践基地39
  • 3. 利用寒暑假期,组织社会调研活动39-40
  • (四) 力求全面公正,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40-42
  • 1. 评价方式要多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40-41
  • 2. 评价主体要多元: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41
  • 3. 评价过程要动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41-42
  • (五) 配合社会和家庭教育,形成规模和体系42-44
  • 1. 强化社会舆论导向作用,建立立体宣传网42-43
  • 2. 重视环境 NGO 作用,凝聚社会力量43
  • 3. 营造家庭教育氛围,发挥启蒙作用43-44
  • 结语44-46
  • 注释46-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光;权玉平;;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中的高校环保社团作用与责任[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11期

2 曾建平;试论环境道德教育的重要地位[J];道德与文明;2003年02期

3 屠佳;;试论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J];中国德育;2008年06期

4 王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06期

5 黄娟;贺青春;黄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发利用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6 宋兵波;切实加强我国环境教育师资队伍建设[J];环境教育;2001年01期

7 惠保德;;高校实施生态道德教育浅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刘湘溶;论环境伦理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04期

9 胡雨霞;孟新宇;;浅析高校德育中生态意识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03期

10 简世德;生态道德教育:高校道德教育的新视角[J];交通高教研究;2004年03期



本文编号:748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748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0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