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高校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与身份建构
发布时间:2017-09-08 07:00
本文关键词:乌鲁木齐高校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与身份建构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移动上网设备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使用带来了人们交往模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转型。现代性与全球化以及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打破了原有的信息传播和文化共享的边界,改变着人们原有的交往模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影响着人们的身份建构。大学生群体是活跃的新媒体实践者,同时也是新媒体的早期接触者和积极使用者。本研究聚焦于高校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与身份建构,从媒介实践的视角切入,依托身份认同理论,将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采用问卷调查法、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和案例分析的多元研究方法,秉承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观,把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行为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相勾连,考察新媒体使用与身份建构的内在机理和社会文化机制。具体考察乌鲁木齐高校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概况是怎样的?体现出了怎样的新媒体使用特征?大学生在新媒体使用中体现出了怎样的身份建构、又是如何体现的?新媒体使用能否成为形塑自我身份、族群身份、公民身份的重要途径?新媒体中影响身份建构的因素有哪些?大学生是如何通过新媒体构建身份的?新媒体使用对大学生的身份建构产生了哪些影响?研究发现:一、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体现出移动化和个人化、自主性和选择性以及整合性和多元化的特征,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过程也是文本互动和意义生产的过程,大学生能够在新媒体使用中构建自我、族群和公民的多元身份。二、大学生的自我身份是在不同的新媒体实践过程中建构起来的。首先,大学生在自我呈现与他人评价的互动中构建自我身份;其次,通过凝视“他者”、诠释差异的方式建构自我身份;再次,新媒体“舞台”上的角色扮演也是塑造自我身份的重要渠道;最后,大学生还可以在新媒体符号的投射作用下定位自我身份。大学生在新媒体使用中的自我身份建构呈现出多层次和多重性的特征。三、新媒体成为大学生族群身份建构的重要场域。族群身份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新媒体使用中同一性因素和异质性因素共同作用而构建的。语言是新媒体中族群身份建构的重要元素,虚拟社群为族群身份建构提供了新场景,新媒体的使用逐渐成为族群集体记忆形成的新渠道,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族群认同边界的变动。在全球化背景下,新媒体使用对于族群身份的影响是表层的和短暂的。四、大学生在新媒体使用中的国家印象以及政治参与和节庆参与都是公民身份建构的重要因素。使用新媒体对媒介事件进行仪式化关注、赋权参与公共讨论以及转发分享共建集体记忆都成为大学生建构公民身份的重要方式。通过聚焦融入春节联欢晚会的新媒体使用,笔者发现大学生在全球化和现代性之下并没有遗失传统文化、与国家产生疏离,而是通过新媒体的使用与国家建立起新的联系,成为营造与民族 国家共同体“共在”的新情境和增强全民凝聚力的新的纽带。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征更加凸显出来,大学生通过一系列新媒体使用行为生产自身意义,建构自我身份、族群身份和公民身份。新媒体不仅是与外界互动的中介,更成为了身份建构的全新场域。
【关键词】:大学生 新媒体使用 身份建构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5.5;G206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绪论9-25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9-11
- 1、选题缘起9
- 2、选题意义9-11
- (二)理论依据及研究综述11-19
- 1、理论依据11-15
- 2、研究综述15-19
- (三)研究问题、方法及框架19-25
- 1、研究问题19
- 2、研究方法19-23
- 3、研究框架23-25
- 一、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概况25-34
- (一)新媒体使用现状26-32
- 1、新媒体的使用类型26-28
- 2、新媒体的使用时长及频率28-29
- 3、新媒体的使用动机29-30
- 4、新媒体的使用偏好30-31
- 5、新媒体的使用依赖31-32
- 6、新媒体的使用评价32
- (二)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的总体特征32-34
- 1、新媒体使用具有移动化和个人化32-33
- 2、新媒体使用具有自主性和选择性33
- 3、新媒体使用具有整合性和多元化33-34
- 二、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与自我身份建构34-52
- (一)自我呈现与他人评价互构的自我身份34-41
- 1、自我展现和记述生活34-36
- 2、自我抒发与反思自省36-37
- 3、美化自我与消费符号37-41
- (二)凝视“他者”与诠释差异的自我身份41-45
- 1、凝视“他者”,塑造自我身份41-42
- 2、反驳他人评价,强化自我身份42
- 3、赋权洗刷“污名”,重塑自我身份42-44
- 4、张扬个性,,建构非主流的自我身份44-45
- (三)新媒体“舞台”上的角色扮演塑造自我身份45-50
- 1、新媒体“舞台”的前台和后台45-47
- 2、角色扮演47-50
- (四)新媒体符号投射作用下定位自我身份50-52
- 三、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与族群身份建构52-67
- (一)新媒体使用中族群身份建构的因素52-62
- 1、新媒体使用中族群身份建构的同一性因素52-59
- 2、新媒体使用中族群身份建构的异质性因素59-62
- (二)新媒体使用中的族群身份建构机制62-65
- 1、语言是新媒体中族群身份建构的重要元素62
- 2、新媒体虚拟社群搭建族群身份建构新场景62-63
- 3、新媒体成为族群集体记忆形成的新渠道63-65
- 4、新媒体带来族群认同边界的新变动65
-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媒体使用对族群身份的影响65-67
- 四、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与公民身份建构67-79
- (一)大学生新媒体使用中的公民身份建构因素67-73
- 1、国家印象67-68
- 2、政治参与68-71
- 3、节庆参与71-73
- (二)新媒体使用中的公民身份建构方式73-75
- 1、对媒介事件的仪式化关注73-74
- 2、新媒体赋权参与公共讨论74
- 3、转发、分享共建集体记忆74-75
- (三)个案分析:融入春晚的新媒体使用与公民身份建构75-79
- 1、传送祝福,分享生活76
- 2、“吐槽”春晚,再造集体记忆76-77
- 3、红包引爆春晚狂欢新仪式77-79
- 结语79-81
- 注释81-88
- 参考文献88-97
- 附录97-103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103-104
- 致谢104-108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卢和萍;从传播仪式观探讨休闲社群中个体的自我认同[D];暨南大学;2012年
2 王景平;身份认同的瓦解与重建[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12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812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