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创造的协同创新本质研究——以浙江大学协同创新中心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价值创造的协同创新本质研究——以浙江大学协同创新中心为例
【摘要】:"2011计划"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着力提升高等院校创新能力,将协同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凸显了协同创新在实践领域的重要意义。理论研究在探讨协同创新基本内涵的同时,认为协同创新是创新研究的新范式。尽管学术界对协同创新作了大量讨论,但未回答协同创新的根本目的与研究意义。通过回溯协同创新的内涵,认为研究与实践协同创新的根本意义在于价值创造。由此,以价值创造为视角,构建高等院校协同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以浙江大学煤炭资源化利用发电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案例,从效率、互补性、锁定效应和新颖性4个维度分析了浙江大学协同创新中心的价值创造过程。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协同创新 计划 价值创造 案例研究
【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LQ14G030018)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014JD28) 杭州师范大学开放基金项目(PD12001003002010)
【分类号】:G644
【正文快照】: 0引言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引领国家、地区持续发展的基础动力,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了衡量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杆。总体上看,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技术水平偏低,基础和前沿研究比较薄弱,科技体制同经济和科技发展不相适应。如何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平衡产学研各方利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晓红;解海涛;;基于“四主体动态模型”的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体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8期
2 陈劲;王方瑞;;突破全面创新:技术和市场协同创新管理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5年S1期
3 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年02期
4 温家宝;;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1年14期
5 范太胜;;基于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刚;基于TIM视角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各要素全面协同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巍;供应链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艳;丁德锐;;供应商和销售商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孙群英;毕克新;;企业创新要素协同模式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向[J];商业研究;2011年08期
3 霍光;;如何提高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汽车工业研究;2009年10期
4 邵云飞;叶茂;唐小我;;技术创新方法的发展历程及解决方案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05期
5 卢显文;创新型组织:21世纪企业管理新模式[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李琳;韩宝龙;;地理与认知邻近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影响——以我国软件产业集群为典型案例[J];地理研究;2011年09期
7 贺爱忠;舒莉;;品牌自主创新机制整合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姚玉鹏;;地质学基础研究队伍现状——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格局的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12年05期
9 王延春;刘娟;;协同产品商务在供应链企业产品创新中的作用[J];电子商务;2010年09期
10 陈仁强;李春燕;张小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五主体”模型探析[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与提升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吴青熹;变革型领导、社会资本与协同创新组织学习的视角[D];南京大学;2011年
3 敖宏;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贡献度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郑海涛;基于企业集聚的网络结构、外部社会资本和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宫兴国;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本管理系统理论构建及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6 史竹青;创新型企业成长路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陈黎;区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任宗强;基于创新网络协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机制与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赵莉;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关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张方华;知识型企业的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艳;山东省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高玲;三花股份资产重组运作实践和绩效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振;开放式创新模式下技术超学习对创新绩效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李富斌;组织学习、市场创新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庄淑贤;基于利益相关者的CoPS创新项目集成管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6 李乃秋;科技型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7 许蕾;产业技术链中技术创新主体协同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8 李响亮;中小软件企业技术—组织—市场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王希钧;知识协同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机制和路径研究[D];广西工学院;2011年
10 常璐;创新环境因子分析及创新环境建设[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千帆;方超龙;胡丹丹;;基于博弈论的供应链中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9期
2 王秋菲;李凯;许波;;产业结构、技术溢出与上下游厂商合作创新决策[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3 李芹坡;;浅谈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的供应链管理[J];当代经理人;2006年03期
4 芮明杰,吴光飙;全员激励盟约:一个适用于知识型企业的缔约规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5 白华,韩文秀;区域经济-资源-环境(Ec-R-Ev)复合系统结构及其协调分析[J];系统工程;1999年02期
6 龚艳萍,周育生;基于R&D溢出的企业合作研发行为分析[J];系统工程;2002年05期
7 张翠华,任金玉,于海斌;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研究进展[J];系统工程;2005年04期
8 李志刚;汤书昆;梁晓艳;肖伟科;;基于网络结构的产业集群知识创新和扩散绩效[J];系统工程;2007年05期
9 赵小惠;陈菊红;孙林岩;苏菊宁;;制造商-供应商协同产品创新合作机制研究[J];工业工程;2005年06期
10 徐浩鸣,徐建中,康姝丽;中国国有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系统协同度模型及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同济大学 张玉臣;[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雷荆耀;供应链与产品创新管理集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志宇;产学合作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尹泰松;供应链中合作知识创新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连盛;朱英明;张鑫;吕慧君;;从创新集群理念到创新集群实践——国外创新集群研究动态[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董筱婷;;欧盟大力支持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院[J];比较教育研究;2013年09期
3 陈亚辉;何科方;;论科技园区社会资本在创新集群中的作用[J];社科纵横;2006年10期
4 刘泽照;;基于动力驱动向度的企业创新机制探析[J];德州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刘昱;;广东发展创新集群的现状和政策建议[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6 毛才盛;;地方高校与创新集群发展的关联分析——以宁波市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07期
7 程红莉;;创新集群的成长路径与培育策略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8 冯梅;杨建文;;经济全球化与创新集群的跨区域网络建立[J];学术月刊;2009年04期
9 王静;杜跃平;;西安高新区创新集群的培育与发展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王春梅;;城市创新环境的影响要素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华;陈松;;创新集群的相关研究及进展[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2 王海源;谢洪明;余志良;蓝海林;;整合创新主体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解学梅;;创新集群跨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4 黄西川;刘国柱;;基于技术链与产业链交互效应的创新集群构建路径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欣;;哈尔滨市创新能力的成长与提升研究:副省级城市比较[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王克群;;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7 朱孔来;孙小素;闫峰;;自主创新能力有关理论及其统计监测[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8 张玉明;;中国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及空间相关性研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9 张向阳;张长生;;广州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驱动”实证调研[A];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王钦;;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基本理论、实践选择与案例研究[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壮 杨文利;创新集群 高新区事业发展的“二次创业”嗑[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2 记者 宋茜;南昌高新区打造五大产业创新集群[N];江西日报;2007年
3 记者 关秋实;我市着力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创新集群[N];承德日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李蕴棋;集合区域能量 昂起创新“龙头”[N];长春日报;2007年
5 杨文利;打破低端锁定高新区创新集群不断升级[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6 李壮 杨文利;高新区主任纵论创新集群与国家高新区发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7 中华工商时报总编辑 黄文夫;高新区应当成为创新企业的总部基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8 记者 刘传书;培育创新集群实现国家高新区新跨越[N];科技日报;2006年
9 邱尧 记者 陈明喜;南昌高新区打造五大产业创新集群[N];南昌日报;2007年
10 辜胜阻;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N];鞍山日报 ;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卫国;创新集群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丁魁礼;创新集群知识治理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于秀彬;科技创新集群的系统科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王福涛;创新集群成长动力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仵凤清;基于自组织理论与生态学的创新集群形成及演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6 夏亚民;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张克俊;国家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园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操龙灿;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及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何山;产品创新平台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10 Hong Yong-Woong;在华韩资中小企业创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维军;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进的动力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郭丽莎;创新集群的生成机制及其政策选择[D];郑州大学;2011年
3 林秀玉;创新集群的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韦明;基于云背景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5 李静;福建省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晶晶;创新集群的生命周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余泽民;创新集群模式分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刘国柱;创新集群建构的理论、路径和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哲;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创新集群形成机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10 刘馨然;创新集群中政府的组织过程及策略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67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867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