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科研资源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关键词: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科研资源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更多相关文章: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科研资源 指标体系 AHP
【摘要】:高校科研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历来为政府所重视。国家变得富强的同时,增加了对高校科研工作的资金投入;但是产出水平越来越不能让各界满意。越来越多的腐败现象不仅让社会各界不满,反过来也束缚了科研工作者的手脚。如何提高国家所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保证科研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的便利性,避免国家的"好心"办了"坏事",为科研工作者松绑,这需要政府、社会以及高校的共同努力。高校科研资源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为规范科研团队对资源的使用提供指导,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使科研工作者放开手脚,在科研工作中取得更丰硕的成果;同时也为规范科研资源的使用,将科研腐败现象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提供支撑。本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尝试构建了有效的体系,以期引来金砖良玉,为推动解决我国科研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这一问题提供思路。
【作者单位】: 大连海事大学;
【关键词】: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科研资源 指标体系 AHP
【分类号】:G647
【正文快照】: 1引言新一届政府在反对腐败工作上的决心和力度是有目共睹的,没有特权的人,也没有特权的部门、领域,科研单位也未能例外。上至处于荣誉顶峰的院士,下至普通的大学教师,被揭发存在腐败行为并因此而受责的越来越多。舆论各界也开始过分质疑教育界的辛苦“园丁”们,这给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卜祥云;唐贵伍;蔡翔;;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概念、特征及功能[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10期
2 张喜爱;;高校科研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基于AHP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2期
3 单成俊;吴云良;戴云云;王永霞;沈建新;;基于BSC和AHP的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绩效评价模型构建[J];农业科技管理;2013年03期
4 王斌;梅秀英;汪阳东;胡延杰;杨锦昌;刘志龙;刘玉鹏;;林业科研人员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分析[J];科研管理;2013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文丽;;关于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杨冰;滕祥东;;高等学校学术创新团队建设标准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张陆;王研;;中国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现状及分析——以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郭宁生;刘成梅;张树娟;;高校科研团队绩效考评体系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姜彤彤;;基于DEA的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绩效评估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4年05期
6 吴亚榕;周堇言;;基于QQ群的高校科研协作平台模式构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11期
7 马宏英;;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思考[J];华章;2012年12期
8 李润东;魏砾宏;艾延廷;王琦;刘阳;;清洁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产学研合作实践探索与总结[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9 于影;于波;;高校科研单干现象的分析与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7期
10 伊廷华;孙天舒;李宏男;;高校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建设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闫俊周;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组织及其对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吴迎新;我国高等学校内外部绩效评价分析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王艳杰;战略性大学创新团队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4 池颖;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张崴;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结构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胡帆;高等学校财政投入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7 许刚;高校科研团队学术生态系统分析与优化[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8 张茂林;创新背景下的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蓬;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创新能力的绩效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刘涛;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瑞莲;科研项目团队能力评价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王守栋;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绩效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殷培艳;河北省高校工科科研团队创新效率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6 王艳;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学科团队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杨松青;高校科研团队协作相关因素对团队效能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8 唐韵;基于AHP-熵权法的浙江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9 张远帆;我国高等农林院校新入职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殷伟;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学习绩效管理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芙翠;王耀华;白建华;;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评价体系研究[J];电力技术经济;2007年05期
2 李国杰;;基于区分性层次分析法高职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姜清奎;王贯中;;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朱永跃;马志强;陈永清;;基于BSC和灰色模糊理论的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绩效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12期
5 董月玲;季淑娟;;基于AHP法的高校学科学术水平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5期
6 康旭东,王前,郭东明;科研团队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J];科学学研究;2005年02期
7 张意忠;论大学教授的学术水平[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4期
8 宋桥生;娄光新;姚传武;李宝喜;;对农业科技创新本质特征的分析与认识[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年06期
9 李巨光;;基于科研人员特点的绩效评价方法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0年02期
10 贺梅英;戴雪飞;;高校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对科研团队成长的作用[J];农业科技管理;2010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宗仁,殷小龙,李东红;高校科技创新应坚持的三项原则[J];河南科技;2003年05期
2 张炜;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 加速构建陕西高校科技创新体系[J];科技·人才·市场;2003年01期
3 张瑾;论高校科技创新[J];科技·人才·市场;2003年03期
4 赵沁平;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 开创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J];科技与经济;2003年04期
5 戴军,穆养民,李兴鑫,吴锋,王晓君;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结构与建设思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谢强,马跃;高校科技创新联盟的探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7 张铁忠;浅论高校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8 杨晓云;立足成果转化 增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年02期
9 雷朝滋;抓住机遇 扎实工作 努力实现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新突破 2003年度全国部分高校科技处长会议工作报告[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年03期
10 杨力,周文燕,杨端光,蒋科兵;高校科技创新与科技管理者的现代意识[J];科技管理研究;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杰;;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及提升对策[A];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军华;张晓磊;陆根书;;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省际比较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冷丰;;浅谈高校科技创新能力[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4 吴伟华;;高校科协对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作用[A];全国高校科协发展论坛(2013年)论文集[C];2013年
5 肖立新;;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绩效问题研究[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6 邱均平;丁敬达;;科研评价指标体系优化方法研究——以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为例[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7 夏义X;李炳发;袁小明;张启明;;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优越性 加速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8 任露泉;;高校科技创新的认识与实践[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任露泉;;高校科技创新的认识与实践[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孙志军;何晋秋;;中国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证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晓亮;高校科技创新 重在思维创新[N];苏州日报;2008年
2 江娇;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N];江苏教育报;2011年
3 王拓 蒋廷玉;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N];新华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魏公铭;加强协同创新 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N];中国食品报;2012年
5 福州大学党委书记 研究员 博导 陈永正;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N];福建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吴琳;着力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N];光明日报;2012年
7 刘佩海 记者 李慧颖;提升龙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N];黑龙江经济报;2012年
8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王建华;体制创新是高校科技创新的生命力[N];科技日报;2012年
9 记者 张策;利好政策推动高校科技创新[N];天津教育报;2013年
10 记者 李想;本市召开实施高校科技创新工程推动会[N];天津教育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运平;高校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金明浩;高校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任义君;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曾卫明;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自组织演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5 董友;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协同机制与政府宏观管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耿迪;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7 张海燕;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成长性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廖文秋;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吕建荣;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与现状[D];西北大学;2007年
10 梁祥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联盟及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燕楠;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吕海萍;浙江高校科技创新勇力及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2年
3 刘小明;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体系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4 孙彦;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杨春丽;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齐艳杰;高校科技创新对河北省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的实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贺志亮;甘肃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分析[D];河北经贸大学;2012年
8 程丽明;河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周洪利;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组建和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郭燕梅;九所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分析[D];山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03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903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