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公平政策框架中女性群体的“出现”与“消失”审思

发布时间:2017-09-24 23:00

  本文关键词: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公平政策框架中女性群体的“出现”与“消失”审思


  更多相关文章: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公平政策 公平群体 女性群体 性别公正


【摘要】:澳大利亚是一个只有两百多年发展史的国家,但是其教育的发展速度却十分迅速,这与其注重公平是离不开的。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针对澳大利亚本身的社会状况,联邦政府出台了《给每个人的公平机会》(A Fair Chance For All),从而奠定了澳大利亚公平政策的框架,规定了六个需要特殊保障的公平群体,包括了非传统领域中的女性群体,低社会经济收入群体,偏远山村群体,残疾人群体,非英语背景群体和土著人群体,要求大学对这些群体的保护,扩大他们在大学内乃至研究生中的人数比例。随着保护及监督力度的加大,2003年中非传统领域中的女性群体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已经得到了飞速发展,甚至超过了其同龄男性的人数,故而在霍华德领导的政府的保守政策引导下,于尼尔森的高等教育改革中,把性别从公平群体中的指标中去除,还有学者要求将男性纳为额外的公平群体,此争议一直延续至今。虽然在公平群体中“消失”,在“回归家庭”的保守政策中女性群体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减缓了发展速度,而最主要的问题是在男性传统优势专业领域中的女性人数仍然占有劣势,而女性传统优势专业,例如护理、教育、社会人文等专业领域中的男性比例也不及女性,也就是说在高等教育之后的个领域中男性与女性仍处于性别隔离的不平衡状态。本文从政策社会学的角度对非传统专业领域中的女性群体从快速崛起,到被遏制,然后再一次突破障碍的政策发展轨迹中,特别是对其社会性别文化基础及其公平政策与社会互动影响进行研究。本文正文部分回顾了澳大利亚女子高等教育发展轨迹,以及非传统领域女性群体在政策框架中的“出现”与“消失”的原因及影响。通过相关政策的呈现,分析利益群体与政策的互动等,剖析产生“出现”与“消失”背后文化诱因,因澳本身社会文化中女性的固有形象导致非传统领域中的女性群体没有得到应有的平等的教育机会与资源。家庭结构的变化并未因社会整体女性地位的提升而随之产生变化,以及高等教育专业分布中的性别隔离现象等,因此,只有将社会意识纳入到政策决策机制,高等教育领域中所出现的性别不公正的情况才能够得以改善。
【关键词】: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公平政策 公平群体 女性群体 性别公正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9.61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4
  • 1.1 问题的提出10-12
  • 1.1.1 澳大利亚男女关系的历史背景10-11
  • 1.1.2 非传统领域中的女性成为公平群体之一11-12
  • 1.2 核心概念界定12-15
  • 1.2.1 教育公平12-13
  • 1.2.2 公平政策框架13-14
  • 1.2.3 “公平群体”中的“女性群体”14-15
  •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15-16
  • 1.4 国内外现状分析16-22
  • 1.4.1 国内外关于澳大利亚女性高等教育的研究综述16-18
  • 1.4.2 国内外关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政策的研究文献综述18-21
  • 1.4.3 已有研究成果简评21-22
  •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22-24
  • 2 澳大利亚早期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轨迹24-32
  • 2.1 历史当中的澳大利亚24-26
  • 2.2 澳大利亚女子教育发展萌芽时期(19 世纪80年代到二战前夕)26-27
  • 2.3 女子教育的崛起(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27-29
  • 2.4 发展原因29-32
  • 2.4.1 外部原因29-30
  • 2.4.2 内部原因30-32
  • 3 女性群体的“出现”32-39
  • 3.1《给每个人的公平机会》32-35
  • 3.1.1 前所未有的机遇——道金森的市场化改革32-33
  • 3.1.2 市场化与公平理念——《给每个人的公平机会》的出台33-35
  • 3.2 女性群体在公平群体中的“出现”35-36
  • 3.2.1 六个“公平群体”的认定35
  • 3.2.2 女性群体“出现”原因35-36
  • 3.3 高等教育公平政策的实施与社会互动影响36-39
  • 4 女性群体的“消失”39-47
  • 4.1 尼尔森改革相关政策出台过程及内容39-41
  • 4.1.1 高等教育公平政策的稳定实施39
  • 4.1.2 高等教育的又一次革命——尼尔森的高等教育改革39-41
  • 4.2 女性群体在公平群体中的“消失”41-44
  • 4.2.1 女性进入职场——家庭教育者角色的缺失42
  • 4.2.2 谁成了弱势群体——男性传统地位的动摇42-44
  • 4.3 2003 年尼尔森改革至今公平政策与社会互动影响44-47
  • 5 审思公平政策框架中女性群体的“出现与消失”47-58
  • 5.1 性别公正与政策选择的冲突与调和47-53
  • 5.1.1 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政策的冲突49-50
  • 5.1.2 政策的转变与女性的地位50-53
  • 5.2 公平政策框架背后的社会性别文化诱因53-58
  • 5.2.1 男女两性的社会角色冲突53-55
  • 5.2.2 女性自身角色多元化产生的冲突55-56
  • 5.2.3 将性别意识纳入教育政策和制度中56-58
  • 6 澳大利亚女子高等教育公平政策发展的启示58-64
  • 6.1 澳大利亚女子高等教育发展仍面临的问题58-59
  • 6.1.1 专业分布过于集中——打破传统有多难?58
  • 6.1.2 四个公平群体中的女性——难上加难58-59
  • 6.1.3 女性管理者——少之又少59
  • 6.1.4 女性工作的待遇——不成比例59
  • 6.2 反思我国女子高等教育59-64
  • 6.2.1 改变原有观念,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60
  • 6.2.2 女性职业待遇提高,,反对隐形性别歧视60-61
  • 6.2.3 社会性别公平化在高等教育政策上的体现61-64
  • 7 结语64-66
  • 参考文献66-70
  • 致谢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祝怀新,李玉静;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资助制度改革新策略——《2003年高等教育支持法案》解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2 安钰峰;;澳大利亚大学在线课程的发展现状[J];世界教育信息;2003年04期

3 栾锦红;梁红蕾;;桎梏与求索:新世纪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公平问题透析——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07期



本文编号:913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913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0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