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应加强对大学生人格精神的培育
本文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应加强对大学生人格精神的培育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人格 高校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树人 人格精神 人格教育 社会服务 道德品质 教育对象 团结协作观念
【摘要】: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任务,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为党和人民工作、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为更好地适应当代国情、社情和生存发展状况,有效解决大学生在人格养成方面出现的问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对大学生人格精神的培育,致力于培养政治坚定、品德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关键词】: 大学生人格;高校思政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人格精神;人格教育;社会服务;道德品质;教育对象;团结协作观念;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精神观及其当代启示”(09CKS00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1
【正文快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任务,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为党和人民工作、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为更好地适应当代国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克军;;创新高职生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陆广品;教育产业与现代产业化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阮成武;;中国教师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胡靖;;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学校德育观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毛国红;;学改论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汪明明;丁磊;张新喜;;提升给水排水管网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郭建鹏;哈宏军;;浅析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8 陈波;;人类教育终生化与陶行知的终生教育思想[J];爱满天下;2003年02期
9 陈修梅;;高师教育学课程合作式案例教学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10 曹长德;;论教育评价的副作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宇峰;隋君;;信息素养构成要素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邓玉文;;教育追求的解放——由《被压迫者教育学》引发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张锦高;;地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与思考[A];改革开放与地质教育的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忠;;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目标定位及其发展走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刘传德;;夸美纽斯及其《母育学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刘黎明;;试论斯宾塞的兴趣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徐嵘;;夸美纽斯和卢梭“适应自然”教育思想之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长吉;常亚慧;;试论西方教学价值观念的主要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荣艳红;;“按成绩拨款”:1862年英国教育修正法案及其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10 周勇;王存宽;;近代科学课程及其开发范式批判[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江广和;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师东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凤阳;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杨;研究性学习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夏伟;广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非学历培训的研究与对策[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石杰;广西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张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衡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唐宝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韩雪;中文作文教学病拷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史华瑾;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名师群体特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袁征;初中生课下有效学习方式现状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淼;王大建;;大学生择业压力与人格现状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2年08期
2 何安明;试论情绪智力与大学生成才[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3 马会梅;李锐;;论大学生的人格教育[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秦慧娟;;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探究浅谈[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2期
5 付敏轩;万成;;论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与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05期
6 李清云;;论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J];成人教育;2007年06期
7 李小平;;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J];攀登;2007年03期
8 刘建文;;构建大学生和谐人格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年03期
9 肖文学;;大学生创新人格及培养路径探析[J];理论界;2008年11期
10 王焕玲;张百霞;陈淑娟;;论当代大学生现代人格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龚维华;;大学生人格独立化过程的反叛心理现象分析——张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的故事[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万志全;李萌;张海燕;;大学生人格化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探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朱百里;;谈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构建策略[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6年
4 张庆守;;优化大学生宿舍心理环境的机制探究——关于创建平安校园的操作策略的思考与研讨[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5年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5 武侠;;浅析学生宿舍管理[A];研究与交流——北京高校后勤学生公寓工作研究论文集[C];2003年
6 李向阳;杨伊生;;内蒙古地区大学生异性交往与恋爱状况调查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何树全;;亲和力——提高辅导员工作有效性的软实力[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10年
8 甘良梅;余嘉元;;大学生拖延与人格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吉林警察学院 张敏;完善大学生人格教育[N];光明日报;2010年
2 徐少亚(南京化工大学);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N];光明日报;2000年
3 实习生 兰克辉 记者 李珂;开放中有坚持[N];福建日报;2004年
4 中国科技大学 朱清时;诚信是学生首要的品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5 记者 韩俊;大学生更需要“异性交往”教育[N];中国人口报;2004年
6 记者 曹继军;同济大学借服务西部建育人平台[N];光明日报;2005年
7 宁琳;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原因浅析[N];光明日报;2003年
8 李兰芬 马唯杰;美德伦理:高校德育的价值取向[N];光明日报;2005年
9 李兰芬;美德伦理:大学教育的人格取向[N];苏州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林;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大学生人格现代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杨丹;论中庸之道在大学生人格完善中的作用[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3 黄君玲;当代中国文化转型背景下大学生人格教育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3年
4 王风圳;现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柳涛;弱势群体家庭对大学生人格形成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冉;我国大学生人格培育体系的休闲学路径考察[D];山东大学;2012年
7 胡媛;老庄道家思想及其对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启示[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8 郑英;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人格教育[D];湖北大学;2012年
9 刘光华;生态文明视阈下大学生人格培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赵海霞;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人格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59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059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