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校去行政化的制度分析:新制度主义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7-11-04 18:13

  本文关键词:高校去行政化的制度分析:新制度主义的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新制度主义 高校去行政化 制度分析


【摘要】:从经济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角度来看,高校行政化是因组织同形、强制同形、文化—认知同形、规范同形、利益驱动等原因而生成的,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有必要协调高校内外部环境中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通过建立学术化组织场域、实施教育家办学、重塑大学精神、建立健全大学章程,对高校进行制度上的救赎,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作者单位】: 安徽建筑大学;
【基金】:2012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部青年项目“制度同形与去制度化: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新制度主义分析”(EFA120358) 2012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多维视域下的地方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研究”(SK2012B115) 2010年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招标立项课题“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独立学院资产过户政策执行偏离问题研究”(2010DJK40)
【分类号】:G647
【正文快照】: 一、框架新论:新制度主义的制度分析在新制度经济学领域,诺斯将制度划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指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或更正式地说是人类设计的、构建人们相互行为的约束条件。它们由正式规则(成文法、普通法、规章)、非正式规则(习俗、行为准则和自我约束的行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国有;胡少诚;;中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历程与形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02期

2 程光泉;;哲学视野下的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陈金圣;龚怡祖;;去制度化:大学行政化的新制度主义救赎[J];高教探索;2011年04期

4 郭毅;徐莹;陈欣;;新制度主义:理论评述及其对组织研究的贡献[J];社会;2007年01期

5 杨东平;;中国教育的文化更新和体制改革[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9年08期

6 王英杰;大学危机:不容忽视的难题[J];探索与争鸣;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月;;高校人性化教育实践与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王英杰;;治理结构: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石——评《董事、校长与教授:美国大学治理结构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3 王英杰;;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冲突解析——一个文化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4 刘文杰;;谈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5 汪注;;高校实训基地产业化建设模式初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杨红;田志敏;;高校去行政化探析[J];大学(学术版);2010年06期

7 何莉娜;蔡国春;;我国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发展的历史回顾[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04期

8 陈金圣;龚怡祖;;去制度化:大学行政化的新制度主义救赎[J];高教探索;2011年04期

9 胡瑞华;;韩国大学内部管理特点及对我国大学去行政化的启示[J];高教探索;2011年06期

10 刘亚荣;;筹资多元化框架下的普通高校应对策略解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姚瑞;基于资源的创新网络与知识获取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征;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大学制度变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新月;我国大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棉管;行动中心制度主义:重构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制度分析框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辅松;基于自组织演化的高校成长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谢亚兰;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及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张国强;论高等教育功能的失调与调适[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俊杰;制度合法性与国有公司治理的“选择性”路径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10 沈奇泰松;组织合法性视角下制度压力对企业社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威;阳光体育背景下大学体育文化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炳惠;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的园林景观体现[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3 朱海燕;当代大学生独立意识培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许姚;我国高等教育文化符号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刘皓;国家实验室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黄璐;我国大学文科教育本质和功能的反思[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星;大学教育目标—育人与制器间的冲突及协调[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显梅;私人基金会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丽平;论大学学术自由与社会干预的矛盾[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哈兰;角色理论视角下的高校管理干部“双肩挑”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东平;;中国教育的文化更新和体制改革[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9年08期

2 王英杰;大学危机:不容忽视的难题[J];探索与争鸣;2005年03期

3 王英杰;;学术神圣——大学制度构建的基石[J];探索与争鸣;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蒋安杰;[N];法制日报;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菊;;我国大学排行存在与发展原因的新制度主义分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董轩;;大学作为“单位”的制度效果——新制度主义社会学的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3 崔玉华;龚彦忠;;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独立学院的产生与发展[J];理工高教研究;2009年06期

4 宣小红;崔秀玲;谭旭;林清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制度建设困境及消解[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朱其训;缪榕楠;;高等教育研究的新制度主义视角[J];高教探索;2007年04期

6 李晓倩;;浅析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新制度主义视角[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年07期

7 王成奎;;文化博弈中的中国大学制度:一个新制度主义的视角[J];江苏高教;2009年06期

8 曹如军;;制度创新与制度逻辑——新制度主义视野中地方高校的制度变革[J];高教探索;2007年05期

9 殷晓丽;王德炳;沈文钦;郭立;;影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培养质量的制度因素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3期

10 陈金圣;龚怡祖;;去制度化:大学行政化的新制度主义救赎[J];高教探索;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胡炳仙;中国重点大学政策:历史演变与未来走向[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周湘林;中国高校问责制度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燕华;大学科研合作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付志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模式[D];吉林大学;2013年

5 陈文娇;我国大学组织趋同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应密;中国大学学术职业制度变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康瑜;高等教育全球化:一个全球地方化视角的解读[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朱艳;制度视角下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倩;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蒋蕾;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聘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崔乃文;中国高等师范教育转型困境的利益机制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胡艳秋;基于制度和资源视角的高校信息化应用影响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周娅;中国转型期大学教师形象变迁[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赵军;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美国高等教育入学政策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7 郭银;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免费师范生政策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肖明;地方政府与地方公立高校关系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2年

9 宫振蒙;学术组织的动态演变:一所大学的院系结构变迁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卓然;新制度主义视阈下本科生导师制制度建设探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40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140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5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